孩子长大后,总会迫不及待跑在前面。
文/金雅缘
孩子慢慢长大后,看着孩子背影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当他们还不会走路时,总是抱在怀里;等到开始学会走路后,便牵着他们的手一起走。如今,孩子都长大了,有时候一说要跟他们牵手就立刻跑开,即使在后面大声嚷嚷着叫他们等等我,也总是停下来没几秒又马上跑走。
一开始其实也会担心万一孩子跑步跌倒了怎么办?如果突然有车子冲出来怎么办?但这样的担心也只是短暂的,因为过没多久,就看到孩子已经学会了过马路前先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之后,再举起小手等大人走过来牵着他们一起过马路。
看到孩子这副模样,不禁感叹着孩子真的长大了。总觉得他们还只是“小 Baby”而已,但望着孩子的背影,才发现原来他们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小大人”了。
我其实算是不大会对孩子发脾气的人,不过有时也会常常忍不住想发飙。每次快要对孩子动怒时,我会在心里面问自己:“假如今天对象换做是侄子,我还会这么生气吗?”
大部分的时候,如果对象换做是侄子时,通常都会想说:“算了,没关系啦!小孩子嘛!”会试着理解然后选择原谅。不过可能还是会作势轻轻敲一下他的头,告诉他:“小子!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啰!”就轻描淡写地带过了。
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会比较容易生气,也比较难开口说出赞美的话。然而,当退一步把孩子当成是别人家的孩子看待时,反而会比较有耐心,赞美的话也比较容易说出口。
不只是对孩子,对自己也是一样。几年前公司人事考评,在进行自我考核前,部门主管寄给所有人一封信,叮咛大家要以自己这六个月以来实际工作表现成果来为自己打卡绩,不要太过高估自己,但也不要低估了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客观地帮自己打考绩。
和部门同事们吃饭聊天时,刚好聊到主管寄来的这封信,大家开玩笑互相揶揄地问说:“那你觉得我看起来像几级?”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却没有人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有人改问:“那你们觉得谁的评等应该是最高的?”
我认为部门刚进来的新同事应该获得最高的评等,因为每一件交办给他的任务,他都相当积极认真。再加上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很多时候他在工作上提出来的点子,也都有很不错的成果,我想大家应该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职场上,不高估自己,但也不低估同事。(以上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部门同事有一半的人想法跟我一样,把票投给了新同事;但另一半的人却觉得是我。这结果实在出乎我意料之外,因为我认为我应该介于中等而已。
“我吗?”惊讶地反问后,同事们却一副理所当然地回答:“你表现得那么好,本来就当之无愧啊!”
杯子里面装了半杯水,正面积极的人看到这半杯水,会乐观地说:“哇!杯子里面还有半杯水耶!”但负面消极的人看到半杯水时,却会悲观地说:“杯子里只剩半杯水了!”
同样的道理,看别人时会先看到别人做到的部分;看自己时却会先看到自己没做到的部分。同事们眼里看到的,是我杯子里面已经装满水的部分,也就是看到我实际上的工作表现成果。但我看到的,却是我杯子里面还没装满水的部分,认为自己“应该要再努力一点”!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因此,我决定以不一样的观点来评价自己,也就是退一步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自己。不是先看到我没做到的,而是去看到我已经做到的部分,为自己打气加油,让自己更有动力再继续前进!
其实不光是我会这样,大部分的女性们也都有这个倾向,凡事会先看到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多、还不够好。
谦虚固然是种美德,但过分的谦虚却会造成自我价值感低落。
过去公司进行人事考核时,实际上最后我获得的考评等级,都比我原本预期的更高。以五等级评分标准而言,当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介于中间的三等级时,主管帮我打的考绩却是更高一阶的二等级;当我认为自己这一期表现真的很差,给了自己四等级时,却获得了三等级。一方面很感谢主管对我的评价这么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意谓着我对自己的评价过低。
有时候,稍微需要“自我感觉良好”一些,即使心里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帮自己打分数时,偶尔也要试着把分数打高一点。今年上半年度打考绩时,我帮自己打的评等比原本心里面所想的再高一阶,结果也拿到了同样的评等。
在那之后,每当我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时,我会想起那天和同事吃饭聊天的事。这世界上对我最严格的人,原来是我自己。于是,我会退一步对自己说:“你其实比你想像的做得还要更好!”
本文整理、节录自金雅缘《妈妈不只是妈妈》一书。由采实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