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五六十年代 (一)(图)

作者:贵富 发表:2019-05-17 07:3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60年代
60年代老照片(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9年5月17日讯】贵富,辽宁人,五十年代出生,1976年九年级毕业下乡内蒙古知识青年,1979年与全国知青一样回城,分配工作是最脏最累的铺马路。1977-1982年参加参加五次高考,2000年买断工龄。从此18年,背水泥沙子、搬家、火车货场装卸……维持一家三口。2018年退休,孩子上985大学今年毕业。

鸡蛋换火柴

中国制造火柴,早在大清洋务运动时就有了,因此以制造火镰为生的小手工业者失业,沦为义和团民。早期火柴一直是白磷头,用鞋底就能擦燃,小孩子的火药枪用根火柴头就能作底火,60年代才改为红磷的安全火柴。

六十年代火柴拆盒卖,在贫困农村供销社是常见的事,一般是用鸡蛋换,一只鸡蛋三分钱可换一盒火柴,也可换一两酱油。

大约1971年,放暑假了,我提溜着二斤杂点心去看望二姑。姑家那个村子,估摸着能有一两百人家。在姑姑家吃的头一顿饭印象深刻,吃饭时候,姑父和表姐都是浅尝辄止,推脱有事都出去了,只有姑姑陪着,还把门帘也放了下来,不让外边看见。

当时我傻兮兮的只管自己吃,白面烙饼、炒鸡蛋,这在城里也是难得的美食啊!后来我才恍然大悟:这顿饭只为了我,其他人全都没份,之所以放下门帘,是怕姑姑的孙子们看见。

我拿去的点心,被姑姑藏在柴火堆里。一堆孙子孙女+外孙孙女,防不胜防,一斤点心要分吃的话,每个小孩最多半块。

二姑父听说我来了,也凑来说话。他认为菜肴不足,于是穿上胶靴拿着个脸盆去了坑塘。我也跟去看热闹,但我没有胶靴,进不到芦苇丛里。原来是去捡拾野鸭蛋去了,捡回来半盆,二姑父说似乎刚有人捡过,不然的话一次能捡回满盆。煮熟了剥着吃那野鸭蛋,孰料相当多的鸭蛋里头已经孵化,甚至接近是个小鸭子了,这叫“毛蛋”,据说有治疗高血压的奇效。我吃不了带毛的鸭蛋,并从此一生都拒绝“毛蛋”,我觉得有点儿伤害生灵,那显然是一大群即将出壳的野鸭子啊。那个天然巨型坑塘,方圆不下数里地。

我去姑家的次年即1972年,那时期老是吃不饱饭,因而几十年如一日地实行“以粮为纲”,把湿地、草地、荒地、树林子,统统地改成农田。

在姑家玩了几天,只有姑姑的大孙子与我年龄相仿,他大我几个月,辈分是个表侄。表侄名叫九斤,我觉得他比我懂得的多,譬如烧窑为何会有红砖也会有蓝砖、小鸡什么爪子印能看出公母……。

这天姑家要九斤拿个鸡蛋去换火柴,我闲着没事,便也跟着去了。

(未完待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