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无法跨越的三座大山:洗碗、晾衣服、套被套。(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一个发现: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懒,而且懒得理直气壮。
就拿做家务来说,微博有热门话题:“年轻人洗衣服是一场持久战”。
评论中不少网友表示:“我可以加完班去健身房甩汗到十二点,但让我窝家里一件件叠衣服,失陪了。”
这届年轻人对家务有着天然的抵抗。
淘宝《懒人消费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人每天做家务的时间是1小时26分钟,而为少做家务花的钱达160亿,较去年增长七成,其中95后的“懒需求”增幅超八成,增长最快。
平躺生物、突发性洁癖患者、家务指挥专家……现在的年轻人“懒”得明明白白。
平躺生物:
“我可以接受家里乱,但不能脏。”
“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通勤两小时,工作8小时,再加班两小时,到家都九点了还要我怎样?”住在北京五环外的陈怡彤每天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整个人瘫进沙发里。
角落里七扭八歪的高跟鞋、椅子上堆成小山的衣服、写字台上摆摊似的化妆品……你很难想像这是一个高光白领的住所。
家对于陈怡彤来说,是卸掉盔甲休养生息的地方,不指望搞得像杂志封面般漂亮,舒服自在最重要。
“东西必须摆面儿上,在伸手半径1米以内,想用就能够到。”陈怡彤有自己的一套“懒人陈列法则”。
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虽然这样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在陈怡彤心里,这叫“乱中有序”,“最怕我妈过来,收拾得倍儿干净,然后啥也找不着。”
“家里乱可以,但不能脏”,陈怡彤有自己的底线,“如果垃圾或灰尘太多(到能写字的地步),还是会打扫一下的。”
突发性洁癖患者:
“做家务是为干净吗?不,是为爽。”
像陈怡彤这样,把活儿攒着干的年轻人不要太多。就像工作拖到下班前会有个小爆发,做家务这事儿也有deadline到期日。
洗衣服基本能保证一周一次,因为不洗没得穿了;
擦地、擦灰、换床单,1-2个月,主要看有没有地儿下脚;
地上的头发是不要指望女生捡了,根本看不见;
衣柜换季这种费力费心的事,真的要下很久的决心,日期无极限。
“要么不做,要么恨不得把全屋每一个角落都收拾了,不吃饭也得收拾完。”资料显示,30%的年轻人有“突发性洁癖”症状。
让年轻人像父母辈那样每天清洁,定时定量时,不可能的。
让年轻人每天清洁是不可能的。(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不做家务一时爽,一直不做一直爽。”90后张倩做家务的频率差不多是半年一次,但健身却能坚持每周三天。
“健身完浑身舒坦,做完家务浑身腰疼,心情完全不一样。这么说吧,不要得罪一个正在做家务的人,他们有100种方法锤爆你的狗头。”
对于这届年轻人来说,爆发式做家务只是一种手段,余下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终极目标。
家务指挥专家:
“手终归是属于手机的,家务用嘴指挥就好。”
家务没有最讨厌,只有更讨厌。微博投票显示,90后最讨厌做的前3名家务劳动是洗碗、晾衣服、套被套。
在工作一整天后,好不容易吃上一顿热乎饭,此时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只想干一件事——躺着。瘫在沙发上不动弹(再侧身玩会儿手机)是对逝去的食物最起码的尊重。
天猫资料显示,2018年扫地机器人同比增长50%,懒人厨房电器增长81%;2019年三八节洗碗机、果蔬清洗机增长超300%,25岁以下的女孩子购买洗碗机的数量暴增175%。
沈悦跟老公是双博士家庭,两个人都醉心于学术,谁也不肯做家务。
在她家,洗衣机,4个。一个洗衣服,一个洗内裤,一个洗鞋子,一个洗抹布。
“让我洗抹布?我还是花几千块多买几个洗衣机吧!”在沈悦看来,现代社会,让更专业的人/装置来做专业的事情、赚专业的钱,再正常不过。
她家的厨房更是科技到极致,从上万元的智慧锅,到和面机,洗菜机,切菜机,你能想到的她家都有。
然而,智慧产品帮助沈悦摆脱了传统的家务,也给她制造了“新的麻烦”。
智慧产品帮助摆脱了传统的家务,也制造了“新的麻烦”。(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洗碗机能洗碗却不能洗自己,每次用完四壁会残留积水,用完还得擦一下;
洗衣机虽然有烘干功能,烘干一次要140分钟,感觉过了半个世纪;
2000多买的榨汁机,渣渣会堵住网眼导致果汁出不来,而且洗起来巨费事,买来两年就用过那么一次。”
……
卢梭曾经说过:“无所事事是人类仅次于活下去的首要和最大嗜好。”
然而,就算年轻人拥有各种智慧家居装置,这一理想依旧无法实现:有些家务就是无法避免的。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请个阿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