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谷雨时节,便和气生发,雨水渐多,百谷得雨而生,故称谷雨。(图片来源:Fotolia)
清明才过,便是谷雨。所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时犹有残雪未消,犹觉春寒料峭,一到谷雨时节,便和气生发,雨水渐多,百谷得雨而生,故称谷雨。
谷雨是三月中气。我乡之人用气侯来描述时间最见生动。所谓气,即二十四节气,所谓侯,是七十二候。谷雨正是春季中最后一气,分为三侯,所谓“谷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乡人眼中的春天,如此生意盎然。在萍水相逢的时候,就是谷雨之日了。过上五天,斑鸠就要拂羽而飞了,再过五天,鸡冠鸟出就要现在桑树上了。大千世界瞬息万变,生生不息,于人而言,虽然奥妙难穷,却也再亲切不过。
而说起我乡之谷雨,又何止三候之景呢。杨花如雪,柳絮翻飞,春雨润物,子规夜啼,樱桃红熟,夭桃灼灼。条风始至,佳气浮天,可谓处处生机,目不暇给。
春天本就是去故从新的季节,而自清明以来直至谷雨则因雨水的洗濯更觉万物鲜明。不过,清明之雨与谷雨之雨却全然不似一种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自有一种清寂与冷艳,这种天气很适合读书,所谓杏花春雨读书天。
谷雨之雨则不然,此季田间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正需雨水润泽,一场好雨,万物生发,所谓春雨一滴贵如油。有诗云:“投种须及时,大率谷雨前”。诸多的作物都在此时就要播种。种稻,种棉,种豆,种瓜,天时不可失,民事不可缓。所以谷雨之雨实在是亲切可人,无微不至的。
然而,说起谷雨,又别有一番锦绣气象而与方才乡土沃野的喧闹与红火则又大不相同,要我如何形容呢,大抵如辽人宫词所写“金碧楼台拱绮霞,春风随处作繁华。太和殿里朱明节,藉赏东京谷雨花。”牡丹花时正值谷雨,这里的谷雨花说的就是牡丹。所以谷雨时节赏牡丹在我乡亦是由来以久习之成俗。
我乡宋世欧阳修写《洛阳牡丹记》,称牡丹为洛花,又云洛花以谷雨为开侯。谷雨时节,牡丹花开,士庶出游,流连于庭园陌上乃至古寺废宅。一路所见,鹤翎红、朱砂红、玉板白、多叶紫、九蕊真珠、倒晕檀心,莲花萼,深红浅白,形形色色,可谓洛阳牡丹甲天下,人间谷雨尽繁华。想来,春气浩荡,春事盛大,必要以天下牡丹大放其华来辞春迎夏,才够气派,才够隆重。
我乡宋世欧阳修写《洛阳牡丹记》,称牡丹为洛花,又云洛花以谷雨为开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此外,谷雨亦是采茶时节而别具清雅。谷雨前后,采茶焙茶,煎茶品茶,远近清香,所以,我乡元人方回写“谷雨深春近,茶烟永日香。”
乡人好饮茶,讲究极多。我乡明人张源写《茶录》说“采茶之候,贵及其时。太早则味不全,迟则神散。以谷雨前五日为上,后五日次之,再五日又次之。”当然这也只是大概,若论细节,则早采晚采不同,昼采夜采不同,有露无露不同,甚至有云无云也不同。
这些讲究只是说说便已觉得麻烦,但还真的不是造作与矫情,而是古时之人灵性未泯,能与天地相容所以能洞察入微而带来的必然的生活状态。后来的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再后来,连知其然也不甚知之,徒为附庸风雅,却怎么也学不来半点古时人才有的贵气了。
说起谷雨良辰,自有种种好处,而最好则好在可以化人。日月垂象,山川列阵,动植万状,此正所谓道之文也。人为三才之一,五行之秀,生于天地之间,则目之所接,耳之所闻,必然感动于心,于是发言为诗,和声为乐,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所以古人说“人文之元,肇自太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于是在谷雨这样清洁明媚的时光里,人的心情也自然大好,也无怪乎有那么多关于谷雨的清丽歌诗与美好风俗流传下来。
以前读书,书名已经记不得了,有一段是介绍一座别墅,为一徽商所建。中有亭台楼阁,各具名目,争奇斗巧,其中就有谷雨轩,让人一看名字就很喜欢。而我在写这篇关于谷雨的文字时,竟莫名的想起了这一段,恍若从一处深宅大院中经过,正是谷雨时节,细雨如烟,一轩临水,名曰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