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贴现计入银行贷款是表内融资,即“票据融资”。(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2月22日讯】票据融资,这一冷门的金融概念,因为被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点了名,一下子被舆论关注。李克强在2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实际贷款的变化情况,要吃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这一引发李克强关注的金融数据怎么了?
中国央行早前公布的1月金融数据显示,表内票据融资和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新增5160亿元(人民币,下同)和3786亿元,二者合计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19.3%,较去年同期上升13.5个百分点。
简单地说,票据作为一种延期支付的手段,在企业之间流转,在票据到期前,如果持票企业需要提前获得票据资金,可以进行“贴现”,即持票人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银行则可以将已贴现未到期票据转让给其他银行,称为“转贴现”。
其中,票据贴现计入银行贷款,是表内融资,即“票据融资”,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表外”业务,统计在社会融资规模中。
在中国央行看来,1月份票据融资显著增加主要还是支持了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成本出现了显著下降。个别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和结构性存款套利,只是短期的,且并非普遍现象,不是票据融资增加的主要原因。
企业如何套利?
银行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企业A用自己的闲置资金500万去银行B买了利率为4%的结构性存款产品,然后再用这笔结构性存款做质押开票,只要凑些开票所需的贸易材料,从银行开出一张500万银票,去做贴现,在一月份的时候贴现利率最低为3.3%,对企业A来说,等于支付一笔贴现利息,但取得了结构性存款利息,从而实现了套利。
一位银行对公业务部相关人士对中国国内媒体透露:“这种一般发生在理财价格与贴现价格出现比较大的差价情况下,年初有段时间就是这种情况。”
“最近结构性存款和保本理财的收益率在走低,而低贴现价格在走高,虽然还可以做,但套利空间已经很小了。”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对银行来说,这是一个“两头赚”的生意。
“一般来说,企业会选存款的开户行来做这种票据融资套利,对支行来说,它即完成了理财产品的销售,又做了笔票据贴现生意,完成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指标,自然乐意。”上述人士表示。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2月20日晚间强调,企业通过票据贴现进行套利不是普遍现象。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票据贴现利率绝大部分时间都高于结构性存款利率,不可能进行套利。近期,银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带动票据贴现利率走低,与结构性存款利差有所缩小,除个别时点外,总体上没有出现倒挂。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在上述文章中称,近期银保监会已经加强了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对结构性存款利率定价进行了指导,大部分管理规范的银行也已主动加强内控,调低结构性存款利率,严防个别企业的套利行为,下一阶段,央行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积累风险,对信贷增长过程中可能存在“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时刻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贷款投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