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9年2月7日讯】一、纸醉金迷
在本文的第一章,我们必须先理解一下黄金。黄金的熔点为1064度,远低于铁1538度的熔点;黄金的摩氏硬度为2.5,与石膏和指甲的硬度大致相同,远低于普通的钢铁4-6的硬度。更关键的是,黄金是惰性金属,几乎不与任何其它元素产生反应。在生产加工能力孱弱的古代社会,金矿储量较大、易熔、易加工、并且易提纯、不易氧化;与其它的常见金属矿比较起来,无论是铁、铜还是铅,要么就是熔点太高,要么就是加工复杂,要么就是太易氧化。黄金的这些特点合并在一起,当然就成为了古代社会贵金属货币中的顶级材料。
然而,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整个古代社会,黄金虽然长期作为顶级的贵金属货币材料,但是金币从未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而是作为一种信用储备或兑换凭证存在。再强调一次:黄金从未具备流通能力。古代中国的流通货币始终都是铜币,辅之以大额交易时的少量标准银锭,黄金仅能在顶层权贵之间象征性的使用,平民持有或使用金元宝是为重大的刑事违法行为,要株连九族。在欧洲,局面也大体类似,民间主要流通的是铜币和银币,至于金币,虽然持有并不算违法,但也仅仅是在跨国大额贸易中作为一种结算依据小规模的使用。我们今天习惯的便士、先令和镑这三个英国货币单位,各自对应的就是铜币、银币和金币。
1717年,牛顿爵士规定了黄金的价值以后,遂建立起了经济学界的“金本位”制度。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黄金无法进入流通的原因,在于黄金虽然也属于常见金属,但毕竟没有铜和银常见,无从满足日常使用的量。如果将每标准交易单位的黄金弄得太小,比如1克,一粒黄豆那么大一点,想要进行标准铸造根本就不可能,因此黄金不可能成为交易货币。而且黄金要进行高度提纯,也非常麻烦,即便是进展到1700年代,由牛顿爵士主持英国铸币厂的时代,提纯到9成也是极限。而且古代的普通人根本就无法鉴定黄金的成色,日常使用时拿到铜币银币,即便成色不足,承受的亏损也不算大。但是,如果被成色不足的黄金币给骗了,这种亏损普通人实在是承受不起。综合这些因素,黄金始终都没能发展成为流通货币。
然而,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黄金、白银、铜币之间的兑换关系,长期缺乏权威的兑换比例。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代欧洲,一两黄金兑换多少白银,完全是处于随心所欲的状态,从1比8到1比20,根本就没个准数,被人用低价兑换走了也没处打官司,中欧的朝廷官方都不接受这种诉讼。不过好在当时持有黄金的要么是中国的权贵,要么是欧洲从事跨国贸易并有皇室在背后撑腰的海盗团(是的,当时的欧洲商船惯例是会顺手抢劫的),所以相互之间进行黄金交易和兑换,总是能够依靠各自的权力或拳力,谈出一个相对合理并能为各方接受的价格。至于古代社会的平民百姓,持有黄金试图起到保值理财作用的,那都是神经病。首先你要将黄金兑换为真正可以流通的银币铜币,恨不得算是违法行为,即便你运气好能找到一个权贵给你兑换黄金,也必定会遭遇惨烈的兑换关系上的宰割。在这种意义上,整个古代社会,黄金并不具备保值的意义。
这种兑换关系上的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1717年,英国铸币厂厂长牛顿爵士一锤定音,规定了黄金的价值:每盎司(纯度0.9)黄金=3英镑17先令10便士。由于当时的英镑、先令和便士就是一定纯度的金币、银币和铜币,这个公式事实上就确定下来了金、银、铜这三者之间的兑换关系。对于这个兑换比例,大英帝国政府以官方信用提供担保,任何人拿着金子,都可以用这种兑换比例去兑换足额的银币和铜币出来,进行日常的流通使用。到这个时候,经济学界所谓的“金本位”制度,就建立起来了。在这里我必须强调的是:所谓的金本位,恰恰建立在英帝国的兑换担保之上。黄金本身并没有信用,也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高价,唯有英国的兑换担保,才赋予了黄金以相对稳定的交易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是英国政府的信用,成就了黄金的信用,而不是黄金成就了英国政府。
“金本位”制度在英国建立起来之后,欧洲各国以及美国政府先后建立起金本位制度,制定了本币与黄金之间的官方兑换比例。比如1818年,荷兰实施金本位制,1871年,德国和日本实施金本位制。各国之间制定的各自不同的本币兑黄金比例,造成了各国之间的本币价值差异,国际汇率变化也由此而来。在这些国家之中,也就是日不落英国经济实力强大,能够始终坚持每盎司(纯度0.9)黄金= 3英镑17先令10便士的兑换比例,其它各国都会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调整本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也就是进行本币汇率的调整。有些国家试图扩大从英国的出口,它们会促使本币升值,因此规定本币可以兑换更多的黄金,反之则规定本币只能兑换较少的黄金。这种操作在近代史上非常的频繁,调整幅度也极大,不过,由于有着大英帝国提供的稳定的兑换比例在,黄金价值总算有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稳压器,不至于在其它各国的鼠目寸光的瞎胡闹中,变成垃圾。
到1931年,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洗礼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展起独立运动,原本掌控了全球大半殖民地的英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终于无法再向黄金提供官方信用支撑,也就是不再承诺用固定值兑换黄金。从这一年开始,民间持有的黄金,丧失了变现渠道。我再强调一次:从1931年开始,民间黄金就丧失了变现渠道,“金本位”制度自此走向灭亡。顺带说一句,从这一刻开始,不仅是黄金,包括白银,也没有了最终的兑换人。从这一年开始,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老百姓持有的黄金白银,想要在各种金行或者典当行之类的地方重新变成流通货币,价钱上起码要打个对折。
1931年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各国之间在经济危机之下竞相贬值本币,引发恶性的经济竞争,并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强国。它的第一要务,就是开始尝试重建全球货币秩序,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横空出世。1944年,美国宣布其它各国政府和央行可以按1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等式,向美国政府提出兑换要求。这种做法的本质,依然是以美国政府的信用,为黄金价格进行背书。是当时强大的美国政府成就了黄金的信用,而不是黄金成就了美国。各国依据美国提供的基础价格等式,规定各自的本币兑黄金比例,并由此形成各自的汇率。注意,美国提供的兑换担保仅针对各国政府和央行,而不针对个人。个人想要兑出黄金,依然没有官方途径可言,只能在各种黑市交易中忍受残忍的盘剥。想要依靠黄金度过币值混乱的大萧条和二战时代,根本就不可能。
再到1971年,伴随着欧洲各国的经济崛起,尤其是前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美国经济不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全新的信息产业时代又没有到来。眼看着美国的政府信用不再那么坚挺,于是全世界的政府拿着美元去挤兑美国政府手里的黄金储备,这在本质上是对美国国家信用的不信任。美国不胜其烦,干脆宣布不再承担以固定比例兑换黄金的责任。其它各国以后只能储备美元,并且只能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从此之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黄金都没有了终极兑换者的存在。当然了,本来所谓黄金的信用,背后就是美国政府以无限兑换提供的信用背书,现在停止兑换黄金,直接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这只是撤下了最后的伪装,暴露出了真相而已。对这个转变,世界各国政府连个磕巴都不打,直接就进入了美元时代,根本就没有任何不适应。并且,没有了那一层多余的黄金兑换公式,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外贸需求,直接制定兑换美元的汇率,方便快捷,这反而还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此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时代最终到来,并带动全世界迈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
现在我们回头看,1717年伟大的牛顿爵士创建金本位制度,大英帝国承担起了黄金的稳定兑换者角色。从这个时刻开始,黄金才具备了相对稳定且真实的购买力。1931年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度,好在再到1944年,美国就有限度的接过了英国的大旗,为其它国家政府提供稳定的兑换,一直持续到1971年。虽然在此期间内,老百姓无法兑换,但是官方稳定的兑换价格可以继续给老百姓提供想象空间,让他们以为黄金还能具备真实的购买力。这两段时间加起来,总共254年的时间,以25年一代人计,这已经是10代人的时间了,足够给全世界的平民百姓洗脑,让他们深信黄金具备极其稳定的真实购买力了。
要知道,平民百姓对于什么是真正的财富,根本就一无所知。对于黄金高度依赖政府提供的信用担保才能具备真实的流通能力这个事实,平民百姓完全理解不来。他们以为黄金天生就具备强大的购买力,他们深信只要持有黄金,就能充分的保值。然而事实上,近二十年来国际黄金的最大买家,恨不得也算是唯一稳定的买家,就是中国,其次是需求起伏极大的印度。至于欧美各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黄金都毫无兴趣。
全球的黄金生产能力,1990年代是每年约1500吨,2000年代是每年约2000吨,2010年代之后大致是3000吨左右。然而,美国政府的黄金储备从1980年代开始就稳定在8100吨出头,一直到今天都没变过,德国的黄金储备量则长期维持在3400吨,日本则稳定在760吨左右。无论每年新增的黄金供应有多少,人家根本就不屑于再增加一丁点的黄金储备。唯有中国官方,对于增加黄金储备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兴趣,1999年中国黄金储备为359吨,到2018年底上升到1689吨。
2017年,全世界生产了3298吨黄金,其中中国消化了1089吨,占比达到了惊人的33%。而跟中国一样状态的印度则消费了880吨黄金,占比27%。中印两国合计,占到了全球黄金市场的六成。所谓黄金有啥了不得的用途,在这样的数据面前,基本上都属于瞎扯淡。中国2017年消费的1089吨黄金,其中有5成给老百姓做了首饰,3成被中国的金融机构拿来作为了毫无意义的所谓黄金储备,至于工业生产用途,仅仅消耗了90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现在老百姓拿来作为金首饰乃至直接购买的金条,是无法变现的,银行方面直接就会以无法鉴定为由拒绝接受。如果一定要变现,基本上就只能以打五折的价格卖给零星存在的典当行之类。而中国金融机构手里存有的那些以千吨为单位的所谓黄金储备,在危机到来时,我不知道它们打算怎么变现。卖给美国政府?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黄金兑换承诺早已取消了,人家现在根本就不要。卖给中国的老百姓?危机到来时人人都是黄金的卖家,那么到底谁才是这个买家?
我明确讲,已经没有这个买家了。想想看吧,一样你们以为是货币的东西,必须要有买家存在,才能间接的拥有流通价值。这就是黄金的本质:它曾经拥有英国和美国这两个终极买家提供的流通价值,而现在它没有了终极买家,也就谈不上价值了。现在,我们从黄金的迷梦醒来,我们理解了黄金的“价值陷阱”,我们就能清醒的去审视一下,中国近四十年所创造出来的种种财富,到底哪些具备真正的价值,哪些只不过是纯粹的渣滓……(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