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光纤之父──高锟。(网络图片)
1966年,在此后培养出15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贝尔实验室里,有一个华人,拿着他的一篇论文,不厌其烦地对大家说,他的这篇论文未来会改变世界,当然,当时没有人相信他。于是他就跑到工厂里,不断地去向工人请教,想要亲自证明这个观点,当然,还是没有人相信。就是这个没有人相信的观点,4年后却被证实,而他的成果,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网际网络革命的重要基石。
耶鲁大学校长说:他改变了世界
43年之后的2009年,他靠这篇论文获得了诺奖,只是那时,被老年痴呆困扰的他,已经忘记自己曾为这个世界,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耶鲁大学校长说:他改变了世界。
没错,要说到网际网络,就必须提到光纤,要说到光纤,就绕不开世界光纤之父──高锟,只是,认识他的人没有几个,欠他的人情,我们也已经还不上了,因为他的名字后面,已经被写上了1933─2018,没错,几个月前他去世了,走的悄无声息。
自幼痴迷于化学 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
事情还要从1933年说起,那年11月,在中国上海,高锟出生了,在别的小朋友玩泥巴,扯旁边小女孩辫子的时候,小高锟已经痴迷于化学无法自拔,他将家里的小阁楼改成了实验室,捣鼓各种新奇的玩意。
高锟年纪虽小,胆子肥的很,造个灭火器都是小把戏,有一次,他在书上看到了炸药制造的方法,便趁着父母不在家,自己用红磷粉和氯酸钾,偷偷制成了混合物。
为了试验炸药是否成功,高锟把它直接扔下了楼,炸药制的很成功,在院子里炸的很响,吓坏了街边的小猫小狗,家里的小阁楼,依然是他的实验室。
此后他喜欢上了无线电,天天窝在小阁楼里拆收音机,拆东西这种事,小时候我们都干过,但熊孩子们都只管拆,拆完了就坏了,装不回去,但高锟保证售后服务,他拆完后,自己重新组装了一台,附带有五个真空管的收音机,管拆管装,免费升级。
就在这样淘气的童年中,小高锟长大了,1948年,高锟一家移居到了香港,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香港大学,但是港大,没有他感兴趣的电子工程专业,听说英国有先进的无线电技术,高锟拎着行李便去到了大洋彼岸的英国,开始电机的学习。
面对喜爱的事物,高锟永远投入着百分之百的热情,大学毕业后,高锟进入了ITT──全球最大的通讯公司之一,成为了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在这家公司,研究员可以自己选择研究项目,而且只要费用不超支,研究都可以继续,高锟的前途一片大好,但是高锟可倒好,选择了无人问津的光纤项目。
如今的光纤,早已成为网际网络的生命,可在那时候,极限传输距离也就只有几米,想通过它让世界互通互联,简直是做梦,主流科学家几乎都不看好,即便在那时候,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传输到世界,当时的通讯设备是用电完成的,得提前用铜线铺设电缆,铜线铺设不仅面积大,还重,翻山越岭的铺,还得往海里铺,费事又不合理,打个电话,恨不得用爱发电。
即使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光纤的发展,高锟依然觉得,光纤才是未来,于是他带着仅有几个人的团队,开始埋头研究,通过无数次的实验,高锟终于证明了光的损耗与玻璃的纯度有关,纯度越高,损耗越低,文中提出只要使用一种纯度非常高的玻璃,损耗可降至最低,并预言,只要每公里的光衰减量小于20分贝,光纤便可用于通信。
创新研究被搁置 长时间没有得到重视
1966年,高锟把他的成果,整理成了文章,发表了这篇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
这份用几年努力完成的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甚至正视,因为医用的光纤玻璃,已经是当时能造出来的纯度最高的玻璃了,高锟论文中所提到的玻璃材料,更像是一种幻想,没有人相信他,主流科学家依然认为,光纤不可以用于通讯,高锟从不笃信权威,他对自己的观点有信心,没人相信无所谓,他不需要名利,他只是想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做出点有用的东西来,传导材料不行就先解决材料问题,玻璃提纯制造领域,他不是专家,于是他专门走访了美国的贝尔实验室,还去了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材料研究所,像个传教士一样,讲述着自己的观点,游说专家们发明新型玻璃,玻璃制造厂也是他的常驻地之一,他会虚心的向工人们请教,怎样才能制造出纯度极高的玻璃。
高锟的生活被实验和工作所占领,每天都很忙,早上出门后,经常连晚饭也没法回家吃,家里的孩子开始流行一个笑话,“在餐桌上见到的那个男人就是爸爸!”
这让妻子黄美芸感到不满,她不明白高锟每天都在忙些什么,高锟跟妻子说,“我马上就要完成一个震惊世界的大项目了!”黄美芸只回了一句,“你骗谁呢?”
时间一晃过去四年,1970年,在高锟的翘首以盼下,美国康宁公司发明出了一种特殊的玻璃制造工艺,这种工艺使得传导玻璃首次迈过了高锟论文中所写的那个门槛,并且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每公里光纤的衰减可以被控制在5%之内,四年前的观点终于得到了证实与认可,高锟开始在物理届绽放光芒。
光纤领域的先驱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前面的只是第一步,这个领域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于是,高锟回到香港,在全香港最优秀的大学成立了电子系,自己亲自任系主任,他要培养出来这个方面最优秀的人才,从理论到实践,从光纤到光纤通讯,还有更多工作等着他去完成,四年之后,这个系终于可以稳定运行,高锟才回到ITT,继续他的研究,他开始开发实现光纤通讯所需的辅助性子系统,并且在纤维的构造、纤维的强度和耐久性等多个领域做了大量研究。
1981年,第一个光纤传输系统终于诞生,这时,距离高锟的论文发表已过去15年了,在光纤领域,高锟成为行业领头人,是世界数所顶尖学院的荣誉教授,在国际上拿了二十多项奖,并且被认为是华裔中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然而这些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他没有申请过任何与光纤有关的专利,研发从没给他带来巨额财富,他还是每天笑呵呵的,在研究室里进行工作,他只是喜欢无线电,喜欢光纤,高锟因卓越的研究与管理才能被ITT公司任命为首位“执行科学家”。
光纤通讯开始迅速普及,他的成果要被运用于世界各地,光纤之父这个称呼,要被众人熟知了,他可以躺在成果上,安享晚年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因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一纸邀请,高锟居然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回到了香港。
在他的带领下,香港中文大学一直保持着自由开放的校风,他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没有思想上的拘束,有想法敢说,敢做,但当时很多人没有领会他的苦心,1996年高锟卸任后,已经63岁了,退休后与妻子过的十分低调。
然而在2004年,高锟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沟通和记忆都开始出现退化,接受采访时,高锟说:我自己现在很不太好。
没错,此时的他,连话都说不利索了,妻子黄美芸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说,他自己有话,但是讲不出来。”就在这个时候,迟到了40年的荣誉来了,2009年,高锟凭借光纤通信技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