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家乐福超市在中国的一家门店(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0月6日讯】先从下面这张2000年至2018年8月外企货物净出口与全国货物净出口的比值演变表开始讲述外企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说明一下,表中的数据来源为中国海关总署月报。
中国的外企(含港澳台企业)净出口数据变化情况(作者制表)
首先看汇总数据:从2000年至今年8月,外企总净出口规模19283亿美元,对比全国同期总净出口规模44063,占比达到惊人的43.8%。在这19年里,有9年时间,外企净出口规模超过总值的一半。占比最高的年份2011年,比值达到惊人的84.2%。考虑到一直到2013年,外企几乎没有系统性的向外转移过利润,挣到的外汇都留在了国内用于再投资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企,乃是中国当下三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最大支撑,没有之一。
可惜的是,2013年以后,外企出口挣外汇的能力就逐年剧烈下降。2013年依然维持在65.3%的高位,2014年就下降到43.3%,2017年下降到27.5%,到今年8月份,已经只剩下23.6%。这其中的理由非常明显:2013年之后外企开始逐步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各国,乃至回归欧美日韩。最强大的挣外汇机器外企熄火,民企挺身而出但又饱受打压,2015年之后也走向熄火。所以,中国的货物净出口规模到2015年,达到峰值的5939亿美元之后就丧失了增长性,2017年下降到4225亿;2018年1-8月份1936亿,相对于2017年同期的2715亿,降幅达到28.7%。
然后,让我们考察一下外企的企业家数和就业人数演变规律。下表数据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月度及年度数据库。
外企规模数据占全国企业的比值变化情况(作者制表)
首先看第一栏,规模以上外企家数占比演变,从2000年到2005年呈现提升趋势,从17.9%缓步提升到20.7%,这是中国刚刚加入WTO,蜜月期的表现。此后开始转身下降,2010年下降到16.7%,2017年降到13.0%,今年8月份为12.7%。在绝对值上,由于2011年有过一次统计口径的调整,我们就只看2011年之后的外企家数绝对值好了。2012年达到峰值57724家,此后一路缓慢下降,2017年下降到49911家,较峰值时的家数下降了13.5%。2018年8月底的家数为47576家,较2017年底又减少了2335家,下降趋势维持不变。
与外企家数自2012年之后减少的数据规律相对应,在外企就业人数方面,同样是在2013年后开始呈现清晰的下降趋势。2013年达到峰值的2953万人之后就开始坚定的下行,到2017年已经下降到2530万人,降幅14.3%,大致与企业家数削减幅度等同。两个数据相互印证,确证了2012年以来外企搬迁到东南亚地区或回归其母国的趋势。
接下来要放出的,是外企2000年至2018年8月的核心经营数据表,包括外资企业总利润和净资产数据与全国数据的对比演变。这张表很有趣味,乃是本文最核心的数据表,值得各位仔细观赏。注意,各位不需要细看每一栏的原始数据,先重点看看下面两栏占比数据演变就好了。我会在后面将需要关注的原始数据规律都列举出来。
外企核心经营数据占全国比值的演变情况(作者制表)
在上表中,我使用红色线将2008年前后的数据分成了两部分。这个区分是基于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理由。注意了:2000-2008年,外资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合计为35267亿人民币,同期外企净资产增加了34591亿(45646亿-11055亿),两者几乎等同。两者几乎一致。这意味着在此期间,外企将几乎全部利润都在留在了国内用于再投资再生产,提升生产线等级,加强技术投入,企业净资产因此迅速提升。
然而2009年之后,外企的经营风格就转变了,它们不再愿意将利润全部投入再生产并因此转化为净资产,下表给出的就是历年的外企利润对当年度新增净资产的比值,这个表算是本文放出的终极大招,值得各位立刻点击保存。
外企利润转化为净资产的数据(单位:亿元。作者制表)
2009年,外企利润转化为净资产的比例为63.9%,此后就进入了迅速下跌通道,2015年跌到28.5%,2016和2017年在这个极低的比值上挣扎了两年,到了今年1-8月份,外企实现了10906亿人民币的利润,但是其净资产竟然下降了2694亿(100527亿-103221亿),这意味着这过万亿的利润,外企没有将一毛钱投入到再生产之中,相反,它们还卖掉了2694亿的资产。综合起来看,2009年至2018年8月,外企总共累计实现了149882亿的利润,但是净资产增加额只有54881亿(100527亿-45646亿),至于这中间的差值95001亿,当然是以各种渠道去了国外,包括转移到东南亚或者回归其母国等情况。
外企要结算高达9.5万亿人民币的利润离境,当然会兑换走美元,也必然会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剧烈下降。以2009年至今的平均汇率6.6计,这笔人民币大致可以折抵1.5万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3.99万亿美元的峰值之后就掉头向下,应该就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外企利润转化为净资产的数据与离境数据丧失平衡,到2018年年8月底,外汇储备下降到3.11万亿,较峰值时期减少了0.88万亿美元,与前面那1.5万亿美元的外企离境利润相比,规模减少幅度不够,似乎很有些对不上。不过,我这里还有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6月的外币外债(不考虑本币外债)余额规模1.21万亿美元,而2014年底的外币外债余额0.89万亿美元,两者间的差值0.32万亿,加上外汇储备减少的规模0.88万亿,合计1.2万亿美元,虽然还是不够1.5万亿美元,不过缺口已经不算大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遏制外企日益强烈的结算利润离境的冲动?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再多的外汇储备都不够消耗。我的建议是:针对制造业企业定向减税。减税方案有两个:第一,制造业企业将利润用于再投资再生产的,投资额可以直接折抵所得税。第二,将制造业企业人员工资列入增值税抵扣项。在当下的中国,或许,这已经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