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非洲,买政府却买不了社会。(图:pixabay)
【看中国2018年9月16日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向非洲投资600亿美元,为中非经济关系添了几把柴火之后,9月5日,中国环球电视网(又称中国国际电视台)在奈洛比的非洲总部遭警方突击搜查,多名员工被短暂羁押。理由是近期打击非法移民专项整治。在非洲诸国中,肯尼亚是中国花力气经营得较多的一国,最大的金主却遭遇如此待遇,很能反映非洲对中国的复杂情绪。
中国在非洲投资为何激发社会怨恨?
剖析这个国家对中国的复杂情绪,很能反应中非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在肯尼亚,类似以上的事件近期已经发生过多次。
肯尼亚是东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近年来以2030年建成新兴工业化的中等收入国家为目标,中国在肯尼亚的投资增长极为迅速。2018年1月,肯尼亚国家统计局公布“外国投资调查”显示,中国已超越英国、美国,成为肯尼亚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源国。另据2016年麦肯锡调查报告显示,在肯中资企业已达390多家,集中在工程、制造业和服务业。随着肯尼亚对外投资合作门槛的放开,来肯中资企业呈现增长趋势。
此外,中国还是肯尼亚第一大工程承包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该国市场,工程承包领域也从传统的公路、房建专案扩展到铁路、电力、港口、咨询设计、供排水、地热井、石油管道和机场扩建等。肯尼亚也是中国外宣重点,环球电视网的总部设在该国,中文学校在肯尼亚遍地开花,肯尼亚人见面都能说声“你好”。
肯尼亚一份报纸刊登一幅讽刺性插画,画面上是一头母猪腹部趴着10个“AFRICAN LEADERS(非洲领袖们)”,正在争相吸吮母猪(China)的乳汁。(图片撷取自肯尼亚The Standard报)
这些投资成就,当然是中共努力经营与肯尼亚政府关系的结果,但肯尼亚社会对此却不买帐。在肯尼亚当地报刊的网页上,许多肯尼亚网民在相关新闻下发表了措词激烈的评论,要求“中国小矮猪滚回中国去”,指责“中国人偷走我们的大象,偷吃我们的青蛙和我们的狗”。还有网民对中国员工因持有合法证件而重获释放表示不满,认为“肯尼亚政府怎么可以向这些破坏我国环境、掠夺我国资源的中国人发放合法居住证件?”
肯尼亚一份名为The Standard的民营日报9月5日的报纸头版用了半个版面刊登一幅讽刺性插画,画面上是一头身上写着“CHINA(中国)”字样的肥胖母猪倒卧在地,而母猪腹部则趴着10个“AFRICAN LEADERS(非洲领袖们)”的人,正在争相吸吮的母猪的乳汁。
中国投资非洲的上层路线策略
网络留言涉及的“中国人偷资源”,有这种看法的当然不止肯尼亚人,中国在非洲遭遇资源民族主义,是普遍现象。这得从世纪之交前后中国“重返非洲”谈起。
199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1050亿美元,智库人士已预测到中国按照每年10%的GDP增速发展下去,必将遇到资源瓶颈。当时预计再过十年,中国的石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50-60%以上,铝土、锰、铬铁、镍等矿产品对外依存均高达40%左右。这种对外高度依存必然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控制海外矿产资源来保证供给,与此相应,外交政策调整为大国外交(美国)、资源外交(拉美、非洲等资源型国家)与周边外交。与非洲关系冷落了十多年之后,中国开始了“重返非洲”。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对非洲、拉美地区的投资也相应增加。这种类型的国家投资被命名为“战略性投资”,将其与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投资区别开来,目标是解决中国在21世纪必将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
在投资之前,中国当然也了解矿产资源投资是个高资本、高风险、高度社会关注的三高风险行业。高资本是指投入大、资本回收期长,短期内不能盈利;高风险是指矿业易受投资所在国的政治局势影响;社会关注度高是因为矿产不可避免涉及国土主权与环境保护问题,极易引起与当地居民的利益摩擦。
中国不怕投入大,事关国家安全,中国向来是举国体制。中国政府当然也知道拉美与非洲地区的国家多是独裁政权、军人政权,以及不完善的民主政权,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在投资环境评估上,非洲基本属于最差的两个等级:投资环境较差或者恶劣。但中国政府认为自己与这类国家的政权同属独裁者俱乐部,份属“兄弟”,一开始就采用与东道国政府拉关系结盟的中国特色手段,通过利益贿买让政府官员甚至独裁者为投资开绿灯,因此,在矿产开发权取得上并无太大的障碍。
西方普遍认为,中国改写了非洲资源投资规则,在非洲实施一种由基础设施引导的发展战略:在与非洲国家签订的投资协议中,中国负责承建东道国所需的基础设施。批评者认为,中国政府鼓励了伙伴国政府的寻租行为,为这些国家的政治精英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商界人士提供了贿赂资金。中国拒绝加入一些相关的国际反腐行动,如《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也不愿建立类似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以及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关于打击国际商业交易中行贿外国公职人员行为的公约》的法律。
中国投资遭遇资源民族主义
中国投资非洲之时,正是国际社会第五代民族主义兴起,标志性事件是2001年“9·11”事件,其影响并不在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安全感受到重挫,而在于这次事件拉开了第五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序幕,正在崛起的民族主义运动往往与宗教元素形成合力,对国际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宗教民族主义”,其极端形式就是让西方国家头痛不已的ISIS。但让中国最头痛的还不是伊斯兰的宗教民族主义,因为那只影响中国的新疆地区。真正成为中国心头大患的是非洲与拉美地区的资源民族主义。
中国政府从自身对人民的控制力出发类推,高估了拉美与非洲地区的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力。中国企业更是从自身经验出发,认为只需公关政府关系,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协调股东间的利益关系,就能保证各项投资的顺利进行。他们都不了解,这些国家虽然被独裁者控制,但有形式上的民主选举与各种NGO存在,媒体也有一定的自由言说空间,这三者与人民共同构成的“社会”,都对中国投资的矿产专案高度关注并批评,反对中国为代表的新殖民主义。
非洲各国社会对中国投资的批评内容涉及三方面:
1、中国在非洲的行为是“新殖民主义”或“经济帝国主义”,为了掠夺能源罔顾非洲的环境生态。
2、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开发,由于企业经常从中国国内自带劳工,并未为非洲人民带来多少就业机会。
3、漠视人权并支持独裁政府,滋长了腐败。
在一些非洲地区,中国投资的油田或矿区设施常常受到当地武装力量的攻击,原因是中国对资源的诉求导致自身被卷入当地的政治冲突。安全问题催生了中国一个新行业,海外安保行业,其成员主要是中国退役的特种兵。
上述情形,均可概括为“买通了政府却买不了整个社会”。上述原因导致中国海外矿业投资严重亏损,2014年,中国官媒公开宣布,中国海外矿业投资亏损高达95%。该报导虽然未细说原因,但据我多年观察,有些是因为东道国政权更迭,比如2011年中东北非四国发生阿拉伯之春,中国在利比亚等国的投资血本无归,仅在利比亚一国,损失高达200多亿美元。
有的是东道国改变政策,比如2016年津巴布韦政府对全国的外资企业下令,在4月1日前将至少51%的股份转给津巴布韦黑人公民,要么关张走人,在这次国有化中,中国损失投资6亿美元。更多的则是劳资关系紧张,长期罢工导致企业严重亏损,比如2011年中色非矿遭遇中资企业在赞比亚经营史上“最长的罢工”,中色集团甚至一度做好被驱逐出境的准备。
中国投资被硬吞 只因中国缺乏惩罚能力
中国政府在非洲的投入的资金包括投资与援助两大类,投资是为了获取资源,援助是为了结成利益同盟,在联合国对抗美国,尤其是对抗美国批评中国的人权。按照联合国2016年统计数字,中国的投资近年的确大增,但仍排在美、英、法等国之后,居第四。2016年,美国的投资总额是570亿美元;英国为550亿美元;法国降至490亿;中国则由2015年的160亿增至400亿,2017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31亿,累计共为431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几乎扩大了40倍。
近期中国宣布对非洲投资新计划有三个要点:农业、基础设施与矿产。在对非投资亏损极大的情况下,中国坚持在非洲投资,我在《非洲为何成中美角力的第二战场?》一文中已经分析过原因:一是想趁美国新非洲战略调整时期抢占先机,二是中国在贸易战中被美国压迫得喘不过气,又不想认怂,于是另辟新战场,在非洲进行大国角力。
这种角力的胜算不大。这是中美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一、中美在非洲投资完全是不同的决策机制,美国的投资主体是私企,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提供的只是企业投资保险,因而决策需要谨慎;而中国投资主体是国企,一切风险都由政府即纳税人承担。
二、在非战争状态下,非洲国家对美欧等西方国家的资本不敢随意侵吞。非洲国家的政治精英从殖民地时代就养成了一个传统习惯,将子女送往英国就读(后来加上美国),将掠夺而来的财富藏在瑞士、美、英等国。也因此,美英等西方国家手中握有惩罚筹码,但中国显然不具备这一优势,没有非洲国家的上层人士会交子女与钱送往中国。
上述分析说明,中国在非洲的新一轮投资将远比美国大,总投资额很快将超过美国,但由于非洲的投资环境依然如旧,中国的投资打水漂的可能性极大。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看中国》,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标题为“何清涟专栏:中国投资非洲 买政府却买不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