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最要者惟行善。”--《康熙庭训格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康熙大帝被后世尊之为“千古一帝”,也被后世尊称为“圣祖仁皇帝”。“仁”贯穿着康熙大帝一生的施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核心。
据《康熙政要》记载,圣祖皇帝以唐尧、虞舜之姿态,践行商汤、周武王之政,之所以能够确立长治久安之基础的,就是推行王道。
圣祖皇帝亲笔撰写了《王道论》。其中点明,治理天下的方法,其关键之处,就在于推行仁义。
《王道论》内容如下。
[古文原文]治天下必审择所以为治之道,然后运之有本,而措之也不劳。盖得其道,则一时无赫赫之功,而久大之业,可以永建而不可拔。不得其道,则殚尽敝形,而终无以几于治。
[参考译述]治理天下,一定要审慎选择为政之道,这样以后行政就有所本,而实施起来也就不烦劳了。如果深得为政之道,那么即使一时没有赫赫之功,但长久伟大的事业,可以因此而建立起来而且坚不可摧。如果不得为政之道,那么即使竭尽心神、耗尽体力,终究也不能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
[古文原文]故治理之方,不可不审也。其要在仁义而已矣。
[参考译述]因此,治理天下的方法,不可不审慎地加以选择。其关键之处,就在于推行仁义罢了。
[古文原文]昔三代之盛也,蠲烦去苛,屏饰斥伪,先躬行而后文告,崇礼让而缓刑罚。优游渐渍,不期效于旦夕。迨积之既久,风俗日茂,人心日淳,大化敦庞,号为上理,此行仁义之所至也。
[参考译述]从前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祛除烦扰和苛政,摈弃粉饰和诈伪,首先躬行而后再昭告天下,崇尚礼让,减缓刑罚,优游闲适,循序渐进,不期望在短时间内取得实效。等到长时间积累之后,风俗日益朴茂,民心日渐醇厚,天下教化敦厚笃实,号称上上之治,这都是推行仁义的结果。
[古文原文]秦汉而下,务为一切苟且之政,以检束其民,民生其时,亦皆匿情饰貌以应上其上。上下相蒙,竞趋媮薄,治功之降,远不古若,此则不行仁义之故也。
[参考译述]秦汉以后,历代都追求一切苟且之政,以便管制其臣民。那么,人民生当其时,也都是收敛真情、粉饰外貌以应付其上司。这样上下互相欺蒙,竞相趋于浮薄,因而治理功效的取得,远远比不上古代,这都是不推行仁义的过错。
[古文原文]故曰:“仁以育之,义以正之。”仁以育之,所以养也;义以正之,所以教也。
[参考译述]所以说:“以仁爱来抚育百姓,以德义来引导百姓。”以仁爱抚育百姓,就是为了爱养百姓;以德义引导百姓,就是为了教化百姓。
[古文原文]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又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盖言王道之成,仁义之效也。
[参考译述]孔子说:“如果有圣明的君王出来治理天下,教化大行,也一定要经过三十年的治理才能实现天下归仁。”又说:“圣人长久以仁治国,则天下就会善化而为清平盛世。”大意是说王道的化成,是推行仁义的效果。
[古文原文]是以圣王在上,制田里,广树畜,省刑而薄敛,崇本而抑末,使天下之民,家给人足,有俯仰之乐,而无阽危之患。
[参考译述]因此,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规划土地,多养牲畜,减省刑罚,降低赋税,崇尚农业根本,抑制工商末业,使天下的人民家给人足,上下和乐,而没有危机和祸患。
[古文原文]由是立庠序之制,置慈惠之师,修六礼以节其性,播六乐以淑其情,明七教以兴其德,齐八政以禁其非。
[参考译述]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教育的制度,设置仁慈惠民的军队,申明六礼以节制他们的性情,传播六乐以平和他们的感情,明确七教以激发他们的道德,实行八政以禁绝他们的非法之举。
(注: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
(注:六乐--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种上古时代的乐舞,依次为黄帝、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王之乐。)
(注:七教--古指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七种伦理关系的教化。)
(注:八政--《尚书・洪范》以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为八政。)
[古文原文]当是之时,六合之远,一家之积也。四海之广,一身之推也。天下之久安而长治,犹泰山而四维之也。其去夫驩虞之治,不亦远乎?
[参考译述]当此之时,天地四方之大,就像是一家的集合;四海之广,就像是一人的化身。天下的长治久安,就像泰山的四隅一样安稳。其距离所谓的驩虞之治,不也是很远的吗?
(注:驩虞之治,源自《孟子・尽心章句上》: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一种理解是,孟子说:“霸主的百姓,很欢娱;王者的百姓,悠然自得。”根据有的专家解读,孟子讲的霸主,当指春秋五霸之类。孟子多次批评五霸,认为他们有条件行仁政而行霸道,因此说他们是“三王”的罪人。但与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相比,五霸毕竟安定了天下、制止了战争,因此孟子在此句中仍予肯定。驩虞,即欢娱。王者,此当指唐尧、虞舜和三代圣王禹、汤、周文王及周武王。皞皞,广大自得之貌。)
[古文原文]呜乎!天下重器也,有天下大业也。彼挈瓶之智,犹必厝之于至安,况夫居重器而履大业者哉!盖亦知所择也。
[参考译述]唉!天下的重器(政权),就是保有天下的大业。那种提瓶汲水的小智小慧,也一定要置于非常平安的境地,何况是掌握天下的政权、践行保有天下大业的人呢?因而也应当知所选择了。
(注:挈瓶之智,语出《左传》:“虽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以提瓶汲水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即小智小慧。)
(参考文献:清・章梫,《康熙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