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本庙。(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曲阜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镇,在二、三千年前是周代鲁国的国都,也是孔子、孟子、周公、鲁班等名人的故乡,故有“东方圣城”之称。
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每一块砖石、每一片屋瓦皆蕴藏着许多的故事:孔子创立儒家、周公制礼作乐、孟母三迁、鲁班造伞……这座小小的古城历经数千年的沧桑更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犹如一本耐人寻味的史书,韵味悠长。
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位于现今济南市南方约一百二十公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华夏、东夷两族的祖先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据说炎帝、黄帝和少昊帝都曾经定都于此。商代时,曲阜为奄国都,周朝时,曲阜为鲁国都城,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全国文化较发达的城市之一。由于鲁国文化非常发达,所以,人们至今仍沿用“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
世界文化遗产:孔庙、孔府、孔林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明・戴璟〈谒夫子庙诗〉)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与孔子有极大的关系。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可以说整个东方文化均深受其影响。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本庙。初建于西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孔林位于山东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孔子逝世后,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缅怀,其弟子有的庐墓,有的“各持其方树来种之”,奠定了孔林文化的园林性质。其后,随着孔子地位提高和孔氏子孙繁衍,在历代帝王的优崇下,孔林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发展成一个占地183.33公顷、保存树木42,000余棵、坟冢十余万个、碑刻4,003通的大型人造园林。
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北宋宋仁宗于1055年封孔子的嫡系46世孙为衍圣公,并于曲阜建起衍圣公府,之后孔府便一直是历代衍圣公的府第,孔子死后,其子孙后代世代居住于庙旁的孔府,看管孔庙里的孔子遗物。
孔子在曲阜孔林内的墓地,墓碑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跨越千年沧桑周公庙
位于曲阜城东北的周公庙,全称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
周公庙即鲁太庙,是鲁国的祖庙。太庙是天子的祖庙,鲁国是周代的诸侯国,本来不应当称为太庙,但因周公辅佐周成王,尽心尽力,制礼作乐,天下归心,对周朝来说可算是功高盖世,为褒奖周公的功绩,周成王特命鲁国祭祀周文王,所以鲁国有天子的礼乐,周公死后,周成王特准鲁国建立太庙,郊祭时甚至使用天子的礼乐,周成王对周公的尊崇程度可见一斑。
历经三千年的沧桑,周公庙依然静静地座落在曲阜明故城的东北一隅,远离喧嚣,波澜不惊,一如周公生前,不求名利,只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朴素静雅孟母林
“孟母林”位于曲阜的最南端,座落于“孟子故里”的东侧,是孟子母亲及孟氏族人的墓地,后人以为孟子之所以成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孟母教子之功,故将此林地称为“孟母林”,孟子死后,其后世子孙亦结冢葬于此地。
孟子为战国时期鲁国人,即今曲阜市小雪镇凫村。他三岁丧父,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也是后世人母教子的典范。
孟母林占地578亩,林内遍植桧柏,古木苍翠、浓荫蔽地,有树木约1万3千株,元明清历代石碑数通。入林后,一条长约百米的神道,纵贯南北,全部由青石板铺成,两边松柏森森,庄严肃穆,林内墓冢累累,在墓的东侧建有一享殿,是世界上最大古柏园林。
孟子故里的人们默默的守护着这块土地,生活如故,而孟母伟大的形象已深深烙印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的心中。
饶富趣味的鲁班传说
鲁班,姓公输,名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个工匠,所以被称为“鲁班”,后人尊称他“公输子”,现今木工师傅们常用的手工工具,像曲尺、铇子、铲子等,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在鲁班的老家曲阜市流传着许多鲁班的有趣传说,其中,以“鲁班造伞”的传说最为著名。
在鲁班那个年代,本来就没有伞,下雨时,行人就得停止脚步,在别人房屋的屋檐下避雨,当附近没有避雨的地方时,人们只好冒雨前行,非常不方便。
鲁班看到这个情况,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和徒弟们利用几根柱子在路边建起一间间的小亭子,让人们雨天时不会被雨淋到,可是这种亭子并非长久之计,因为人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整天躲避,时间也就这样慢慢地流失掉。
于是,鲁班又用竹子根据荷叶的形状制作出一个架构,并将羊皮放在支架上,就这样,最早的小雨伞就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