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石油钻井平台(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8月6日讯】几天前,7月19日,《中外对话》记者冯灏报导:《渤海石油污染事件的七年长跑,拷问中国海洋法制》。20户旅游经营者最终与康菲达成和解协议,后者将向前者支付赔偿款,以补偿2011年一次重大海上油田溢油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数额是否达到原告在起诉书中提出的2620万元,目前尚处于保密阶段。报导指出:旅游业者获得赔偿是以和解告终,同一污染事件的其他民间诉讼至今尚无胜诉。
事故发生于2011年6月,渤海上一处叫蓬莱19-3的海上油田突然严重溢油,事主反应缓慢,并隐瞒消息近一个月,造成了6千多平方公里海域的大面积污染。这是中国近岸最大的海洋环境灾难。蓬莱19-3油田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公司”)合作勘探开发的。事发十个月后,肇事者“中海油”和“康菲・中国”跟中国海洋局和农业部分别达成最终调解协议,付出赔款共计30.33亿元人民币。这笔赔款的对像是河北、辽宁的养殖业、渔业,但同在渤海沿岸的山东、天津渔民和养殖户却并不包括,旅游业更不在内。这一重大污染案件的诉讼过程极其漫长复杂,就连参与其事的律师也难以讲清。但其中还是有些值得一提的看点。
看点之一:“告洋状”。因为天津和山东地区被排除于赔偿范围之外,数百名天津、山东渔业养殖户陆续向青岛海事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不予立案,要先进行调解。而当地政府则威胁渔民,明确地说,只有放弃诉讼接受调解的才能拿到赔偿款,继续坚持走法律途径的不能得到赔偿。稍有头脑的人都会明白,当地政府在“拉偏架”。为什么?污染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一家合资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占49%股份,控股51%的中海油是“特大型国有企业”。法院是赵家开的,中海油也是赵家开的,康菲公司借中海油的光,钻到了赵家的保护伞下。
于是,无路可走的山东渔民和养殖户飞过太平洋,到康菲公司总部所在地——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向联邦地区法院提出诉讼。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全国的新闻,电视台曾直播,但中途被禁止。个中原委,外界知之不详,但网上有针锋相对的舆论,一派叫好,另一派则骂“告洋状”的山东渔民是“汉奸”、“美奴”。有人如此评论:“康菲漏油事故发生在中国,康菲是在中国犯的罪,所以康菲漏油案理应由中国的法院依照中国的法律进行审理,而这500名山东渔民却请求美国法院依照美国的法律来审理这个案子,来干涉中国的司法主权!这500名山东渔民为了自己这个小集体的利益而不惜告洋状,向美国法院递交诉状,请求美国法院来干涉中国的司法主权!他们是汉奸、美奴!”另据渔民们透露,他们还“受到了山东地方政府官员的警告、威胁和监视,并且被要求撤诉。”一个单纯的污染赔偿案件,就这样变成了爱不爱“我的厉害国”的政治事件。
这次“告洋状”显然是受到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启发。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鉆井平台发生爆炸,引发大量石油泄漏,长时间堵不住,带来巨大生态灾难。美国司法当局很快就展开刑事和民事调查,准备起诉。美国政府要求英国石油公司准备500亿美元的赔偿金,后来实际上赔了200亿美元,几乎把英国石油公司赔得倾家荡产。英国石油公司躲避刑事指控和无止境的民事索赔,已经在做申请破产的打算。但法律专家指出:美国联邦法院已引入了“诚信原则”,如果有人滥用破产章程,破产申请可能会遭到拒绝。总之,美国对石油泄漏事故下手很重,而且有独立司法,这些对中国受害者很有吸引力。可是“告洋状”并未获得预期结果,美国法院立案很快,两次听证会后却无疾而终。原因大致有三条:一是美国法律有一个原则,经济赔偿诉讼应该由事发地法院进行审理。二是中美之间没有司法管辖权,美国法院无法到中国取证。三是,康菲公司的代表提出,该公司已经同中国政府部门达成协议,支付了10.9亿元人民币,并向河北、辽宁二省的渔民赔偿了石油泄漏所造成的损失。如果山东渔民能够证明他们受到了影响,则可以向中国农业部寻求赔偿。
2015年7月,即漏油事故发生4年之后,青岛海事法院终于立案审理。时间拖得太长,早先的500名原告只剩下263位坚持到底。进入程序后,他们遇到了一个举证的困难,即:怎么能证明他们所遭受的损失正是这次漏油事故所造成?众所周知,环境污染、特别是海洋污染案件之举证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要令人信服地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不是处于弱势的受害者力所能及。而石油公司的律师却向法院证明,溢油事故并未对原告所处海域造成损害,而原告也未能证明溢油事故与原告诉称损失之间具有关联性。最终,石油公司赢得案件的全面胜诉。
人们对举证的难度早有预料,但没有料到的是,在上诉期内,全部263位原告均未提出上诉。于是,法院判决生效,关于渤海石油泄露事故的法律诉讼尘埃落地。
只要是中国人,谁都不难猜出背后的猫腻。
事后,青岛海事法院进行了调解,受害者们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曾深度报道溢油事故的记者冯洁认为,目前制度建设的进展尚不足以支撑污染受害者得到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