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的中共政治局会议被视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风向标。(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8年8月5日讯】日前的中共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工作,这个会议,一般被视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风向标,因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在今年,经济运行出现诸多变局的情况下,政策如何调整变化,特别重要。根据会议通稿,以及我对当下中国经济和宏观政策的观察,有如下几点判断:
一、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六稳”成为下半年核心目标。“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当然主要指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挑战。实事求是而言,目前中国经济在心理层面受贸易战影响还是比较大,这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变数,也是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而一些重要的指标如投资,消费向下的趋势比较明显,可以说,稳增长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严峻。会议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这“六稳”会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指挥部和核心目标,意味着稳经济的任务很重。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微调”。所谓“微调”是指从字面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几乎维持稳定,但了解中国宏观政策的都知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任何一个小的变动,其实在政策层面的影响和力度都不会小。会议虽然强调“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关注重点应该是“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味着,在经历“央妈”和“财爹”的互怼后,财政政策也许会更加“积极”,着力点在“扩内需和调结构”,我的感觉,财政支出和减税都应是政策应有之义。至于货币政策,其实早在政治局会议之前变了,已经从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变为“合理充裕”,因过度去杠杆引发的“钱荒”有望得到缓解,但很显然,管理层并不愿意再次打开水龙头哗哗哗。毕竟,宏观杠杆已经很高了,房价已经很高了,一些风险已经很大了。
三、投资将在“基建”和“乡村振兴”两个方面加码。会议特别提到,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上半年投资增速6%,创近20年来的最低增速,基建投资大幅度滑坡是主要原因。基建投资上半年增速只有7.2%,和过去20年20%以上的年均增速比下滑太明显。除了清理PPP的影响,铁路投资下滑10.3%,也是主因。下半年,基建重出江湖,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的概率很大。
四、“去杠杆”虽然坚定,但更强调“力度和节奏”。站在中国经济当下的周期,去杠杆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一直认为,去杠杆一是不能搞运动战,三年攻坚战的提法真的有待商榷;二是要深刻认识“去杠杆”的复杂性,去杠杆可谓经济领域最具技术含量的政策,如果把握不好节奏,“去杠杆”造成的后果可能比杠杆本身都可怕,去杠杆要有耐心。“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的提法无疑是给去杠杆政策打补丁。但去杠杆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五、改革开放层面会有新举措。会议提出“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改革开放既是中国经济长期内在需要,也是当下应对复杂国际环境,应对贸易战的需要。笔者预计主要会在金融开放、扩大进口,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层面发力。
六、房地产政策其实没“新意”。会议在房地产政策上用词非常严厉,体现在两点:一是提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二是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过去的政策目标都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这次是“遏制房价上涨”,意思是房价不能再涨了。
其实,我的判断,即使会议不出台针对房地产的任何政策,房价短期不是上涨的压力大,而是下行的压力大。这是房地产真正的基本面。在经历2015年以来近3年的上涨周期后,房地产从一线到八线城市的需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从一线到八线城市的房价,除了少数城市,短期基本都处在高位,市场自然向下的概率远远高于向上的概率,房价下一个上涨周期到来还需要时间,需要政策和市场环境。特别是,随着去库存政策和棚改货币化政策的逐渐退出,推动房价上涨的最主要推手都泄劲,这个时候做到不让房价“上涨”其实是可以做到的。
我个人判断,房价在各种预期的改变下,其实已经进入到微妙的调整周期。至于各地出现“抢房”的闹剧,现在大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难道没有人发现,市场突然进入到“静默期”吗?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