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和王岐山(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5月1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文隆综合报导)北京当局3月发布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成立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昨天(15日)召开第一次会议,首度证实国家副主席王岐山担任委员,负责外交工作。而李克强首次在外事委排第二形成的“李王”格局也颇受人关注。
继3月21日当局将机构改革前的中共外交议事机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称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5月15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召开成立以来的首次会议。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导,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王沪宁、韩正等中共高层现身,显示中共外交层面的最高领导结构。
报导显示,习近平为外事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为副主任,王岐山则是委员。王沪宁与韩正虽然参加会议,但并不是委员会成员。
根据报导,这项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有关领导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李克强反常规排在王岐山之前
《多维网》的报导关注到一个明显变化。
报导认为,外事工作委员会的前身为中央外事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则基本确定为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担任正、副组长,成员一般包括负责涉外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商务部、港澳办、侨办、新闻办的负责人,以及中宣部、中联部部长,军队相关高级将领等。
如在胡锦涛时期,即由胡担任小组组长,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担任副组长;十八大后,习近平出任组长,副组长变为时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
此次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担任副主任,国家副主席王岐山担任委员,一反惯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分析认为,这体现目前外交工作的规格得到进一步提升,党、政首脑出任外交委员会的正、副主任,意味着外交工作的规格与财经、国家安全等领域持平,同时,李克强在外交领域的角色也由此凸显出来。
分析说,过去一段时间,外界多将目光聚焦于破例出任国家副主席的王岐山身上,但“李王”搭档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特征。举例说,尽管过去李并未列席外交工作领导小组,但其近日访问日本,李的外交角色就可见一斑。
王岐山或事实统领外交
由于习近平作为总书记,李克强本身是国务院总理,中央社报导认为,据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名单排序,证实排名第三的王岐山负责外事工作。
在中共十九大上卸任所有职务的前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获选任国家副主席,外界早就预料王岐山可能负责对外关系,重点是中美关系,并直接对习近平负责。
王岐山上任后,频频公开会见外国政要。有报导说,王岐山是中日、中印关系回暖的幕后推手,甚至在中美经贸摩擦谈判扮演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参与会议的王沪宁,按照早前其在中共召开所谓世界政党大会的协调身份,以及全程接待金正恩访华的角色,其应是分管党际外交,但在整个外交架构中,就屈居王岐山之下。
中共外交系统过去长期在江泽民派系人马执掌之下。在江泽民退位后的胡锦涛主政时期,被江布下的大量亲信在各领域架空。从1993年至2013年的四任外交部长钱其琛、唐家璇、李肇星、杨洁篪都属江派人马。外交系统长期存在各自为政、拉帮结派、利益输送乱象。
今年2月7日,彭博社称,北京当局已下令对外交系统彻底整改,要“一个声音”发声。香港《前哨》4月号有文章认为,实际上这预示习近平要对外交系统进行一次大清洗,全面外交集权。
其中作为有江派背景的前实权官员,杨洁篪在去年的中共十九大上晋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但今年3月两会卸任国务委员后,未能如外界预期担任掌外交的国务院副总理。他只兼任了“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但这一职务,其实就是3月21日当局将机构改革前的中共外交议事机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称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后,新旧两个机构的办公室的转换,两个办公室简称都是“中央外办”。
过去中央外办主任这个职务均是国务委员兼任,杨洁篪目前以政治局委员身份兼任,被指有“高职低配”之嫌。
传与杨洁篪有派系争斗的王毅则已晋升国务委员,并连任外交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