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在贸易战阴影下前景极不明朗。(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8年4月1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港台时间3月31日上午9时,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虽然PMI季节性回升,但是在贸易战阴影下经济前景极不明朗。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PMI为50.4%和50.1%,分别比上月上升1.4和5.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另外,中国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不过其数据却引发中国网民的热议,有的网民在网络上评论说:“恭喜统计局为经济立了大功”;还有的说:“难道3月31号不属于3月?还是周六统计局要休息所以提前发布数据”?
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等分析人士点评3月PMI数据表示,虽然PMI季节性回升,但是在贸易战的阴影下经济前景极不明朗。
2018年1-3月PMI均值为51,2017年同期1-3月PMI均值为51.6,反映出2018年经济较去年同期已经出现一定下滑。同时,2017年PMI数据和工业增加值高点在6-10月,PMI数据2017年9月最高达到52.4,目前的下行趋势已经逐渐显现。
关于2018年中国经济走势,邓海清等人认为,2018年经济利空因素主要包括:1、基建投资持续下行;2、居民消费将持续下滑;3、偏紧的货币条件;4、制造业投资低迷或持续;5、海外因素不确定性风险激增,中美贸易战“阴云不散”,中国经济前景极不明朗。
采购经理指数(PMI)
该指数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其调查范围涉及中国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000家调查样本;非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4,000家调查样本。采用抽样方法,以制造业或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或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对于全球经济分析师以及制造商、投资者和其它企业而言,弄清中国经济的状况如何是很重要的,采购经理指数尽管只是众多指标中的一个,但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但是,分析师认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PMI包括众多的大型国有企业,并不能以此很好的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