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对贸易战的提问做出回应。(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3月2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3月25日,中国央行新任行长易纲出席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是易纲出任央行行长后首次公开演讲,他对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的提问做出回应。并且,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在易纲的演讲中出现最高频率的一词是“风险”。
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3月24日-26日在北京举行。刚刚上任不久的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表示,将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注重化解重大风险,保持金融业整体稳定,北京当局已经把控制金融风险列为首要任务。
在中国各部门债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诸多全球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在去年下调了中国的金融信用评级。据《德国之声》3月25日报道,“风险”这一词在易纲的讲话中出现了20次。他承认:“目前中国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宏观上仍然存在着高杠杆的风险,特别是企业部门的杠杆依然较高,部分国有企业的杠杆居高不下,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居民部门杠杆率较快上升,都值得关注”。
除此以外,易纲表示,部分领域和地区的金融乱象仍然比较突出,不规范的影子银行存量仍然比较大。“一些机构在没有取得金融牌照的情况下非法从事金融业务,部分非法金融活动,借助金融创新和互联网之名迅速地扩张”。
综合中国国内媒体报道,对各界关心的中美贸易战问题,在提问环节,易纲也做出了回应。他表示,市场的波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时有发生的,对待这种波动要从几个角度来看,一是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要把中国的事情做好。“首先国内改革开放要做好,我们也在逐步化解风险,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对待外部冲击的风险就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他同时强调,在防范风险的时候还要有防范道德风险的考虑,“要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化解,要尊重合同,尊重产权。如果有外部冲击传染到中国,目前我们的银行体系、证券保险市场,加上数量和变革的调控,我觉得是完全可以防范和化解的”;“越是开放的领域越有竞争力,越是不开放的领域越是落后,而且积累风险”。
易纲在发表演讲时,将中国央行2018年金融工作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二是推动金融业开放,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被称为李克强师弟的易纲
易纲生于北京,1978年至198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1980年至1986年期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哈姆林大学学习并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任教6年。1994年回到中国后,与多名经济学家发起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1997年起,易纲相继担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司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等职务。2007年12月被任为中国央行副行长。2018年3月,获李克强提名为中国央行行长。
外界有消息流传,易纲曾经师从经济学家厉以宁,而李克强在北大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时,其导师正是厉以宁,因此易纲也被称为李克强的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