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8年3月15日讯】日前,《西雅图IT圈》发表的一篇关于智能机器人的文章,引发网友关注:
过去几周里,很多Alexa用户反映说,Alexa会自己莫名地发笑。一个放置在你家客厅和卧室,24小时x7在线的人工智能,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对你讪笑,嘲笑,冷笑,奸笑——多么细思恐极的事情。
亚马逊官方给出的解释是,Alexa耳背,会误听,以为人们在命令她笑。并且说,他们已经暂时性地禁用了“Alexa,笑”这样的指令。可是,对于这样一个答案,你真的相信吗?
这里不讨论可信不可信的问题,你信与不信都不重要——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在用户端可见的,目前也没有任何第三方服务,被授权或者有能力窥探Alexa是如何工作的。所以亚马逊说什么,就是什么。
AI智能机器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人们对于Alexa莫名发笑事件的纠结,来源于对于消费类人工智能,日趋增长的恐惧。笑的原因未知,而未知产生恐惧。如今的大趋势是,几大科技巨头把持着几乎所有类似的AI服务,无论是亚马逊的Alexa,Google的语音助手,苹果的Siri,还是微软的Cortana,没有一个智能设备能让用户知道设备的背后都在发生着什么。一旦出了故障,用户也只能束手无策。
对比一下PC机时代,你会怀念那种“自己掌控自己命运”的日子:在PC上你有自检软件,杀毒工具,实时监控,系统日志……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无论是打补丁还是换内存,只要你想做,那都是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你知道什么工作,什么不工作,需要怎样才能让不工作的重新工作——换句话说,你心里有底。
再回来看看现在的这些人工智能设备,除了开关,重启,你似乎做不了任何额外的事情。出了故障,你也没法判断问题在哪儿,因为你几乎不知道背后是怎么工作的。即使你发挥工匠精神,想打卡这些设备一窥究竟,也不会有什么惊喜,因为它们都是“无脑”的——它们的“大脑”在云端。当你发起指令,比如“Alexa...”,或者“Okay Google...”的时候,这些设备只是把你的指令通过网络发到它们云端的服务器,所有的语音分析,计算以及与智能相关的功能都是在那里完成的,然后把最终的结果返回给你客厅的音箱上。
那你客厅里的音箱里有些什么呢?应该是只有一些最简单的功能,比如识别你发号指令的然后激活服务的功能。比如Alexa的Echo,在用户端的软件只需要简单地听懂,你叫她的名字就可以了。
AI智能机器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智能设备带给人们的方便不言而喻,省去了繁琐的软件安装,鼠标键盘的操作,人机交互更为友好,只要有嘴能说话就能用。
但如果断了网,这些设备还能做什么呢?功能不会比你的收音机更强,也没有你的手表更便携。因为它们就不是为离线使用而设计的。同时也暗示你,你的生活是离不开这些巨头公司的了:就让他们为你放音乐,就让他们为你报时,就让他们决定你下午该跟谁喝茶该打哪条领带该走哪条路。来吧!就让我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废物”。
难怪Alexa会发笑,她在笑我们的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