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透露着你的信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如今,老规矩,懂的人是越发少,老规矩,既是教养,亦是礼仪。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这些规矩不能忘!
中华文化得以延续数千年长盛不衰,是源自于中国古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古人在孩子幼时即以身行言教将伦理、道德、因果和圣贤理念灌输给他们,使其涵养熏陶于童蒙之时,终身不改其志。中国古代的家规、家训更是蔚为大观,流传久远,培养出无数的圣贤君子和栋梁之材。
叹!老祖宗的礼仪都失传了,这些家规很少年轻人知道。这篇列出30条老家规:
1、不许吧嗒嘴儿;
2、不许叉着腿儿;
3、不许斜楞眼儿;
4.、不许罗着锅儿;
5、不许不称长辈为您;
6、不许掳袖管儿;
7、不许挽裤腿儿;
8、不许搅菜碟儿;
9、不许筷插碗儿;
10、不许嘬牙花儿;
11、不许抖落腿儿;
12、不许不叫尊称或名字就说话儿;
13、不许当众喳呼;
14、不许说瞎话儿;
15、夹菜不过盘中线;
16、不许吃饭咬着筷子;
17、不许壶嘴对着人;
18、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只能夹眼前的;
19、吃饭前要礼貌性地招呼长辈,长辈坐下说吃饭才能吃;
20、做客时,主人动筷子客人才能动;
21、不许拿筷子、杓子敲碗;
22、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
23、吃饭不能稀里呼噜出声;
24、不许压人肩膀;
25、倒茶不能倒满;
26、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
27、做客不许进没有人的房间;
28、站不倚门、话不高声;
29、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
30、出门要说一声。
孩子幼时言行影响一生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范华夏民族言行举止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虽然不再有古人那么多礼节,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仍应发扬光大。作为父母,需重视孩子礼仪的培养。
儿时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孟母三迁》,孟子最终能称为战国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与其小时候母亲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孟母知道孩子自小如果言行不端,行为举止不符合礼仪,长大就无法成为知书达礼的君子,因此三次搬家。
古代家规家训
家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家规家训发展了几千年,说明它的存在对于家庭和社会确实具有重要意义。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北宋司马光的《家范》、南宋学者袁采的《袁氏世范》、南宋大儒朱熹撰《朱熹家训》、清初朱柏庐所作《朱子家训》等都是一种家族自治的规范,对于后代教育、家庭伦理、家族事务、自身修养、为人处事、兴家立业、报效国家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看完记得给身边的小孩都看看!
责任编辑:刘良鑫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