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善于绘画,并有“点睛大师”之称。图乃《洛神赋图》中的曹植画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他出身士族之家,才华洋溢,令人惊艳。顾恺之不仅擅长诗词、书法,更是精通绘画,其鲜明又豁达的性格,致使他在绘画上不会墨守成规。最终,顾恺之成为了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影响中国的绘画界深远,拥有“点睛”大师之美誉。时人称他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还与张僧繇、曹不兴、陆探微合称为“六朝四大家”。
提及绘画,大家公认《女史箴图卷》是最能反映出顾恺之的绘画风格的,它是顾恺之依据西晋文学家张华所撰的《女史箴》来作画而成的。顾恺之将故事中的人物刻划得十分传神,《女史箴图卷》的人物都显得怡然自得、端庄娴静。观图者可以借此看出顾恺之细腻、高超的构思、笔法等绘画技巧。
顾恺之除了画作传世之外,他亦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等绘画理论古籍,在作画理论上取得了极高成就。
“画绝”的“阿堵”理论
顾恺之在绘画领域是师从卫协。不过,幸得顾恺之不爱墨守成规,所以他总能在同样的题材上再创新意,诠释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或许您会想,顾恺之既然是“点睛”大师,那么就代表他很会画眼睛啰?没错!确实如此。据古籍记载,顾恺之的人物画中,以魏晋名士占据的比例最多,但他也会画神佛的图像与飞禽走兽类的图画。而他之所以能被推崇为“点睛”大师,我们自然是能从这些画像中,窥知一二。
根据《世说新语・巧蓺》所载,顾恺之曾说过,眼睛是作画的重要关键:“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这段话大概是在说:顾恺之画人,会数年都不去点画眼睛。有人跑去问顾恺之理由为何。顾恺之说:“四肢的美好、丑恶,本来就不是最美妙之处;要能画得传神,全在于眼睛。”从此往后,众人逐渐受到顾恺之的“阿堵”理论所影响,而顾恺之的“点睛”之举,自然是备受关注。
“画绝”点睛
民间流传一件关于顾恺之“点睛”的精采故事,在此与您分享。
据《京师寺记》所载,瓦棺寺于东晋兴宁年间刚建成,僧人迁入后要开办法会,僧侣逐一向京城士族们募款。
当时,没有一位官员、士大夫捐款超过十万钱的,只有顾恺之大大方方地说要捐出一百万钱。大家都说家境清贫的顾恺之在讲大话,可是,人人又见顾恺之如此地信誓旦旦、胸有成竹……
缴交钱款的时候到了,顾恺之对僧人说道:“请贵寺提供给我一面空白的墙壁。”然后,顾恺之就进寺闭关,画画去了。
一个多月后,顾恺之在墙壁上画了一幅巨大的维摩诘像,画像的头顶,发出了照耀着整座寺院的亮光。可是,画像上却少了一对眼睛。顾恺之请寺僧在画眼睛那一天要打开寺门,供百姓参观。顾恺之说:“当维摩诘像完成后,第一天进来观赏的人,请他向贵寺布施十万;第二天来观赏的人,请他布施五万;第三天来看的人,布施多少都可以。”
第一天,群众为了目睹顾恺之的“点睛”而争入寺院来。当顾恺之提笔一点,仿佛有如神助。因为,他才那么一点,整幅画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了起来。争睹此状的人群挤得瓦棺寺是水泄不通,不一会儿工夫,寺院就获得了上百万钱。“点睛”大师的名气,当然就更加响亮了。
参考资料
天熙〈“三绝”顾恺之 点睛之笔募百万钱捐寺院〉
郑行之〈“才绝、画绝、痴绝”的顾恺之〉
〈顾恺之〉(视觉素养学习网)
《世说新语・巧蓺》(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