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产品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8年2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产品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近年来规模增长很快,快速膨胀且不受控的银行理财是金融业的一大隐患,这也引发北京当局的高度关注。不过,金融机构为了保持其利润增长,将用另外的产品进行替代。
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士透露,理财产品简单地说就是不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业务。每个银行都有自已的资产负债表,上面列明存款和贷款各有多少,资产负债表的每个指标都必须在中国银监会和央行限定的范围内。而银行理财产品则不同,其各项数据并不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所以银行如何使用资金往往不会受到约束。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规模近年来增长得很快,2012年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7.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到了2016年快速增加到29.05万亿元,快速膨胀且不受控制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金融业的一大隐患。
正常来说,银行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服务的金融机构,央行释放出的资金理应都要进入实体经济,但实际过程中资金往往会在金融机构之间转圈子。例如,A银行买B银行的理财产品,B银行买C银行的理财产品,层层链条推高了资金的价格,这就是同业理财。
这也引发北京当局的高度关注,2017年末,中国金融监管的一行三会一局(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打破刚性兑付,进一步加强金融资管业务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该文件无疑给银行理财带来巨大的冲击。
招商银行分析人员认为,在新规的影响下今年银行理财市场将会迎来重大变化,未来理财收益完全与市场挂钩,投资者需自担风险。而如果兑付风险出现,任何金融机构将不会垫资,这意味着以前老百姓“闭着眼买银行理财”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日前,中国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了201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用大量的数据解析了2017年银行理财资金流向情况,包括资金的规模、资金的去向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是29.54万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1.69%。银行资金空转情况也有所好转。
不过,金融机构或要暗渡陈仓。一种新的银行理财产品正吸引着投资者:结构性存款。所谓结构性存款,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产品。结构性存款是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据官媒2月18日报道,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严格来说,结构性存款其实不是存款,而是一种创新的理财产品,高收益正是它的特征之一。通常它会嵌入一个衍生品的设计,比如在未来半年里,设定一个黄金价格波动区间。半年以后,实际黄金价格正好达到那个区间,可以获得一个比较高的收益,可能有5%,甚至更高。如果达不到这个区间,那可能只有1%,可能比存款还低。
目前,北京市内不少商业银行都已将结构性存款列为2018年的重点产品推荐,从预期收益率上看,最高可以达到4.55%。而央行上海总部2017年信贷数据也显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出现结构性存款火爆的情况。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看中国首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