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语主导的香港社会中,浸会大学的普通话必修制度到底存有什么问题?(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2月16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香港浸会大学纳普通话为毕业要求,并于年前推出豁免试制度,惟多年来评分准则不断上调、且准则不明确,校方拒绝聆听学生意见,终引发上月部分学生集体到大学语文中心抗议。校方事后以阻碍大学教学及行政、作出不恰当行为、危害大学群体安全共3项罪名指控4名学生,其中2名学生早前在校方调查前遭停学处分。那其他学生又如何看待大学的普通话必修制度?
《明报》报导,嘉倩在浸会大学主修电影课程,原本4年的大学课程却读了4年半,多出的半年仅仅是为了浸会大学必修的普通话课。
嘉倩表示,自己从大二开始就报读普通话课程,然而一直抢不到名额,直到大四时才终于成功报读,不过因时间表撞上另一个主修课程,考虑工作量后决定退出普通话课程,加上自己大四需要拍摄毕业作品,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因此计划循其他途径满足大学的普通话要求。
嘉倩去年报考浸会大学豁免制度下认可的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打算如果该成绩达到浸大要求,就可以获豁免普通话必修课程。去年7月嘉倩获发成绩,结果得66.6分“三级乙等”,以3.4分之差未能达到浸大要求的“三级甲等”成绩。嘉倩随即向校方查询是否可以酌情处理,让自己如期毕业,不过获回复指不可以,并转介其往语文中心。嘉倩表示,自己当时觉得非常徬徨,本来毕业后的工作计划被打乱,之后便收到语文中心回复,要求自己报读普通话班,于是就只好再付4200港元报读该课程。
这一个学期(半年),嘉倩仅需周六上课3小时,周一至五仍可上班,不过大部分自己理想的工作都要求持有大学学历证书,使嘉倩无法找到合适的全职工作,只能继续帮学生做补习等兼职工作。
其实2007年浸会大学设立普通话毕业要求,是参考了一份雇主报告,并指期望能因此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然而浸会大学多年来对有关制度作多次改变,且几乎都是在未咨询学生的情况下,将有关豁免的要求提升不少,考核也越来越严厉,令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达到豁免要求而需要报读普通话课程。
嘉倩亦认为浸大的标准过高,“最重要是考日常沟通,而不是要成为普通话专才”,并引述专门训练教师的香港教育大学,普通话要求也只是“三级乙等”。嘉倩表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学校不应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学普通话,并指出浸大亦要求学生必修通识课,所剩余的学分已经不够修读其他非主修但有兴趣的课程。
浸大回应事件表示,学生在入学时应该已经自行了解毕业要求,并自己安排时间完成,此外浸大亦将把2018/19年度的自由选修学分增加至37个,认为已经有足够学分让学生修读自己有兴趣的科目。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