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的历史上,达赖喇嘛会写诗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图片来源:Pixabay)
很多人因为仓央嘉措十分有名,就以为会写诗的达赖喇嘛只有他一个。错错错!在西藏的历史上,达赖喇嘛会写诗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仓央嘉措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呢?他才写了七十几首诗,难道是作品有何独特之处吗?别急,这就是小编要在这篇文章中提的重点了,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仓央嘉措情诗令人着迷
提及仓央嘉措,大多数人绝对会和小编一样,立即想到一首诗,那就是: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一首诗是不是你最喜欢的呢?要知道,“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一句,击中多少人的内心。那种纠缠己身、环绕不息的内在纷扰,居然是来自现实中无法摆平的炽烈情感,以及在冥冥之中无形地引领着自己朝向清明高尚的清境地前行的信仰的对立。这种话应该令很多祈求内心宁静却又无法如愿的人,心有戚戚焉吧!然而,我们也可借此看出,大多数人在乎的不是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真正在乎作者是否是一位经过认定的活佛所写,不在乎他是第几世的达赖喇嘛,不在乎他的身分地位,不在乎诗歌的艺术价值是否高超。大家重视的是,诗歌的内容。
因为,以世俗的观点来说,最重要的是,诗文传递的情感、想法,是否能引起众人的共鸣。要想将诗文广播,博得人类一致的同感,是首要关键。很多时候,人们想要了解的,并非是诗文的高尚精神或独树一帜的艺术性,而是他们想要追踪、深究自己觉察到的、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感情”。就像大家觉得仓央嘉措的情诗,透露自己无法忘却世间女子的人性,亦读到了仓央嘉措无法消除的“欲望”,导致大家觉得,仓央嘉措其实是和大家一样的--都在为情所困。或许,在这一点上,令大家着了迷吧。
但是,仓央嘉措的作品是否真出自他之手,就成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了。另外,有研究者指出,仓央嘉措藉诗歌传递出来的情感,其实是他对上师的尊崇,只是在清廷与藏族复杂的关系之下,他只能以隐讳的方式来传递对上师的敬爱。
先别提仓央嘉措的诗歌如何,单凭大家只重内容(只重视自己觉得自己看到的部份),而不重作者,倒出了问题。因为这就像大家都会关注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对于司马相如的变心而感到不悦,为卓文君的付出而感到难过。可是,我们对于卓文君是否真有写下《白头吟》、《诀别书》《数字诗》等诗作来对司马相如表达心痛,大家就不是那么在意。即使,感人的诗文不是卓文君写的,大家仍会因为诗文充满深情真意而“愿意”把它当作是卓文君的作品。正因如此,世间上才会出现那么多“张冠李戴”的状况。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图片来源:Pixabay)
仓央嘉措情诗量少质好
那么,你可能会想问,仓央嘉措的诗文仅仅是有情爱这一因素而引起关注吗?那样,岂不是与其它情诗没什么差别!还是说,他是以数量取胜呢?不!仓央嘉措才写了约莫七十几首诗文,与其他活佛相比,差远了。
大名鼎鼎的诗哲密勒日巴就写了五百多首,也就是后人传颂的“十万道歌”(《密勒日巴十万歌集》)。萨迦班智达的格言体诗歌,在形成《萨迦格言》后,也是流传深广,仓央嘉措仍是远远不及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与第五世达赖喇嘛也都写过不少诗歌,水准也是超越仓央嘉措的。再说了,仓央嘉措那七十首诗作中,还有一些作品尚且无法认定是他所写的。那么,为何仓央嘉措才写七十首却成了众人眼中的诗人呢?作品还受到传颂?
据研究者苗欣宇表示,仓央嘉措不像乾隆,写了四万多首诗赢过一堆诗人还无法被称为“名家”;仓央嘉措是像王勃这位诗人!王勃仅有八十多首诗作传世,可是却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奠定了中国诗坛的地位。仓央嘉措虽是天分不高,作品也不多,但却造出莫大贡献--他的创作实践改变了藏族诗歌的文风。
藏族诗歌有“道歌体”、“格言体”、“年阿体”。仓央嘉措的年代是盛行“年阿体”,这种诗歌文风类似汉族地区的“文人诗”。文风属于上层的社会阶层与知识分子才能享受的,内容优美,善用典故与隐喻,缺乏文化者是无法运用的。然而,仓央嘉措却打破了隔阂,他的创作平易近人又朴素,有些像民歌,文风又适于传诵,亦适于他人一同创作。你说,这样的“仓央嘉措情诗”,如何不引起民间的关注呢?他将文艺放归到自然朴素,让少数人才能够享受的高贵艺术归还到了自由创作的民间中去。就是因为这样,现在的我们才会同样品读到仓央嘉措的诗歌啊!
参考资料
《十诫诗》(中文百科在线)
〈别再被骗了!这些都不是仓央嘉措的诗〉
〈法院裁定《见与不见》著作权属33岁的谈笑靖〉
马辉、苗欣宇《活佛情史: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与真史》(台北:风云时代,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