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颍上(在今安徽省颍上县附近)人,后来到了齐国。他又名管夷吾,世称管子。他虽是周朝王族的后裔,但年轻时却很贫穷,只好以经商为业,与朋友鲍叔,一起贩贱卖贵。因为他穷,所以在与鲍叔分配利润的时候,他总是得的多一些。鲍叔也不与他计较。
那时,人们把经商视为“末业”,商人是很受歧视的。管仲和鲍叔也不甘心一辈子经商。当时,齐国正处在政治危机之中。齐襄公不但与自己的堂妹、鲁桓公的夫人私通,还谋害了鲁桓公。因此,齐国与鲁国的矛盾很尖锐。并且,齐襄公又与自己的堂兄公孙无知争夺王位,两人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襄公的两个异母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纷纷逃往外国。管仲和鲍叔觉得这是个机会,便想投奔他们两个人中的一个。鲍叔觉得,从当时的实力和排行位次上看,公子纠是次子,如果长兄襄公死了,公子纠即位的可能性则更大一些,因此建议他们一想起去投奔公子纠。管仲说,小白虽然是三子,为王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他建议脚踩两只船。经过商议,鲍叔投奔了公子小白,同小白一起逃到莒国。管仲投奔了公子纠,同公子纠一起逃到了鲁国。
不久,齐襄王果然被杀,自立为王的公孙无知也死于内乱。鲁和莒都得到了公孙无知被杀的消息,都派兵护送他们回国争夺王位。鲁国还派管仲带兵堵截小白。管仲迎到小白后,一箭射去,正击中小白的衣带勾,眼看着小白倒地。管仲以为小白已经被击毙,便派人送信给公子纠,公子纠觉得没了竞争对手,也就放慢了速度。谁知小白并没有真的受伤,他只是在管仲面前装死。小白抢先一步,到达首都临淄,被支持他的人,拥立为齐王,就是后世所说的齐桓公。不久,齐国又打败了鲁国,逼使鲁国杀了公子纠。
齐桓公当然也想杀管仲,特别是还有那一箭之仇。但鲍叔对他说,如果想称霸诸侯,没有管仲是不行的!齐桓公求贤若渴,不计前嫌。假称要亲自处死管仲,要求鲁国把管仲送到齐国。
当管仲被鲁国押解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亲自迎到郊外,给他解下刑具,非常谦恭地向他请教说:“我国先君襄公,耽于享乐,不问国政,搞得国家无法发展。这样下去,我们国家就会危险,不知先生有什么良策?”
管仲说:“周昭王、穆王的时候,曾经遵从文王、武王的办法,把老人们请到一起,让他们选拔出类拔萃的人才;还把律令写到高高的门阙上,让百姓都能知道。他们注意发展农业这样的根本,也注意发展工商这样的末业。用奖励来鼓励百姓的积极性,用刑罚来纠正他们的过错。还使长幼有序,纲纪分明。”
齐桓公又急着问他:“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士、工、商、农这四种人,不能混杂,也都很重要。士是作官的人,就要让他们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工都是官奴,他们都得到官府来干活;商人就得在市场上交易;农民就要在田野中劳作。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不见异思迁。为工的人在一起,他们就能从早到晚钻研技术,教导子弟,使他们的孩子也懂得务工。让经商的人经常在一起,他们就可以观察四时的变化,了解市场行情,调动人力车马,调济四方的物产,用他们的所有,换取他们的所无,买贱卖贵,并且从早到晚让他们的子弟学习赢利的方法,使他们的后代永远经商。让务农的人集中在一起,他们就可以注意节令的变化,注意维护和合理地使用他们的各种农具,不误农时地播种耕耘,精耕细作。他们从早到晚劳作在田野,不怕脏累辛苦,尽心尽力。他们的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之中,学会农耕,世世务农,不会萌生恶习。这样,人民都会有好的生活,而安居乐业。”
为了使自己的这一主张得以实现,管子还向桓公提出了建立城乡居民组织和军事组织的建议。桓公愉快地接受了管子的建议。并任他为齐国的国相,从而使管仲的主张得以实现。
管仲利用齐国在海边的这一条件,充分发展渔业和盐业,又大力发展商业流通,注意对铸造货币的规划和管理。这样,齐国的经济飞快地发展起来。他还注意听取民间的意见。广大百姓愿意的事,他就积极的办下去;广大百姓不愿意的事,他就改掉。从而使得百姓乐于听从国家的命令。
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带来了军事实力的增强,齐国终于在桓公的时代,发展成天下最富足的国家,齐桓公也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霸主。
管仲自己的家,也成了非常富有的家族。大家都富裕起来,社会就安定了,国家就强大起来!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管晏传》
《国语・齐语》《吕氏春秋》等)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