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豁达。(图片来源:pixabay)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超过四千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读杨万里的诗,经常如同走进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愉悦舒畅。本文介绍两首诗与读者分享。
淳熙三年(1176),杨万里在家闲居时,作了《小池》。此诗是杨万里的名篇之一,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这首诗清丽、细腻地描绘出小池、泉水、树荫、小荷、蜻蜓这些景物交融在一起的画面,生动活泼、生机盎然。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源自《江湖集》)
泉眼仿佛爱惜泉水似的,让那泉水无声地缓缓流出。池边的树木也仿佛喜爱小池上的晴波,把身影照在池水中。新生荷叶的一端好像尖尖的犄角,才刚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上面休息了。
全诗只有28个字,却奇迹般地勾勒出一幅美丽、有趣、让人欣喜的图画。也许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吧,博大精深,令人惊叹!读这首诗是否能唤起您许多童年的回忆呢?
涓涓细流,缓缓流过,树荫的丽影照在水面上,可爱的小荷叶露出了尖尖的一角,而调皮的小蜻蜓就迫不及待的要停留在上面了。如同按下照相机的快门,一幅绝佳的照片出现在面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合一,大自然赋予生命的无限生机真是奇妙!
宋宁宗赵扩庆元元年(1196)秋,杨万里69岁,作诗《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伯勤是杨万里的同乡,子文是杨万里的族弟,幼楚是杨万里的族侄。南溪在杨万里居处附近。
这首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垂垂老矣,老态龙钟,69岁的杨万里行动迟缓,需要拄杖吃力地前行。人老童心在,虽然和亲朋缓缓步行,但当看到一群孩童在捉迷藏时,老人家忍不住和孩子们一起玩起来。
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
(宋)杨万里
朦松睡眼熨难开,曳杖缘溪啄紫苔。
偶见群儿聊与戏,布衫青底捉将来。
(源自《退休集》)
我陪同客人沿溪而行,非常困倦,睡眼惺忪,揉都揉不开,拄着的拐杖一步一点地,好像在啄食地上的紫苔。我在途中偶然看到一群捉迷藏的儿童,不由得童心大起,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而且还把那个穿青布衫的孩子捉到了呢。
这是一幅生活气息浓浓的画卷。如同夕阳西下的老人,总是给人些许悲哀的感觉,然而这幅画卷是多么可爱呀,充满喜感,全无悲意。
白头老翁童心不改,和孩童们一起捉迷藏,这幅画充满了生机和乐趣。读着这样的诗,真是喜悦满怀!
参考文献:
《江湖集》、《退休集》(均录自《杨万里集笺校》,中华书局)
《杨万里集》,三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