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11月17日讯】贸易是有好处的,不管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可以使生产专业化,提高效率,从而节约资源。它强调不同的人和不同国家的“强项”,人人都可以拿出自己最好的产品与他人/他国进行交易,弥补其他国家某些经济领域中的弱项,所以会出现共赢的局面。
但是,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却不是这样的。那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希泽尔(Robert Lighthizer)的这一“中国是世界贸易体系之威胁”的表述是否正确呢?
若以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经济原则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和真实的(自由)贸易进行比较的话,对贸易双方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未能体现出双赢的局面。而往届的美国政府恰恰是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
在一个自由贸易体系中,私人公司参与货物和服务贸易,在一年结束的时候,一个国家会有贸易顺差,另一个国家会出现贸易逆差。在极少数情况下,出口和进口相互抵消,这会是最好的情况。
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可以更便宜地生产小部件,让我们假设中国在一年之后对美国有100美元的贸易顺差(但事实是,2016年这一顺差为3470亿美元,而中国公司获得了大量的补贴以便在世界市场上倾销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私营公司和民众手里多出的这100美元,可以用来做两件事情:其一,他们可以用这些钱购买自己暂时无法生产的,具备高附加值和相同质量的美国商品或服务,例如汽车,从而在下一个时期冲销贸易顺差。
其二,如果中国人没有找到任何美国产品值得购买,他们可以将这些美元盈余投资到美国资本市场上。在一个没有政府干预的真正的自由制度下,投资方向不会只是美国国债,而是在股票,房地产,甚至新的建设项目。
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无论是直接投资或通过银行间接投资,将会提升美国的生产效率。经过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投资,更有竞争力的美国产品将会减小美国的贸易逆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美好时代”,这个体系在“金本位”的制度下运转良好,使得所有参与各方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这也得益于稳健的货币体系和固定汇率,使得汇率风险消除后,资本投资变得更容易。
迥然不同的现实
今天的现实情况却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十多年来美国相对于中国贸易持续逆差——从2001年到2016年,美中双方累计的贸易逆差为3.36万亿美元。
相对于美方允许中国公司和个人购买美国产品或投资美国私人资本,中国却通过印钞来购买国有企业赚取的100美元的贸易顺差,然后把这些资金投入美国国债。这种干预市场的行为对自由贸易及竞争的天然平衡力量会产生一些重要影响。
中国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地低估,因为(中国)央行开动印钞机向国营企业购买美元,抬高了美元价格。这使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在两个方面下降。一是降低了中国(货币)的汇率,使得海外的产品更加昂贵。其次,它通过降低利率人为地刺激经济活动和投资规模,造成产能过剩,从而使中国产品的价格更加低廉,超越了仅仅因为廉价工资所能达到的程度。
在美国方面,中国通过贸易顺差赚得的数万亿美元不是投资于私人资本,而是投入美国国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对美国国债的投资都无法提高美国经济的生产率与中国产品竞争,从而导致美国经济长期和隐性地失业,因为表面的失业数据无法反映数百万人远离工作机会这一事实。
因此在目前的机制下,更像是两国政府相互交易并获得利益,而不是个人和私有公司。结果是,一方产生持续的贸易逆差,另一方是持续的贸易顺差。
当然,美国消费者从廉价的商品中得到了一些好处,但这并不能令人安心。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已经流失,许多便宜的商品都是以福利支出的名义用政府的钱购买的。
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和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试图改变这种情况。两国政府都依赖中国的贸易顺差美元不断流入来支撑不断扩大的美国政府债务。在布什当政期间,美国债务增长了近5万亿美元,奥巴马治下,国债增长了超过9万亿美元,偶尔的批评和一些临时关税并没有改变整体态势。
唐纳德·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的“小政府”和“美国第一”的立场在言语上预示了其(对华贸易)政策将有180度的转向,尽管迄今为止还未诉诸于强硬的行动,但川普已下令对中国政府的知识产权盗窃行为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发现系统性的知识产权盗窃行为,可能会导致美国对中国贸易行为采取最严厉的惩罚措施。
最初的交易
这个相对粗浅的分析没有涵盖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与中国就其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达成的最初交易的复杂性,也没有包含中国对(世贸组织)宽松规则的规避,从而将美国公司和工人置于更糟糕的境地。
例如,根据入世规则,中国在2010年之前应将工业品平均关税降至8.9%,农产品平均关税降至15%。然而,2016年的WTO关税手册显示,中国对所有商品的平均关税仍为10%,而美国的关税为3.5%。
所以即使按照WTO的规定,仅仅凭借总体关税税率,中国相对于美国的产品就已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另外,尽管中国在口头上标榜自由贸易,但正如“2025年中国制造战略”和“科学技术十三五规划”所述,中国实际实行的是创新型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这也是为什么罗伯特·莱希泽尔(Robert Lighthizer)的“中国是世界贸易体系之威胁”这一表述并非谬论。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在其主题为“阻止中国重商主义”的综合报告中这样写道:“中国的战略不仅仅是重商主义(限制进口和增加出口),而是要达到完全自给自足。中国政府已经表明,它曾在钢铁和造船等许多传统行业寻求自给自足,现在更想要在航空航天、计算机和半导体等新兴行业中摆脱促成全球经济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比较优势。”
为了在所有行业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和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采取了多种不符合WTO规则的战略,例如收购外国技术企业,迫使在中国运作的外国公司向中国国内转让技术或知识产权,通过间谍和网络黑客盗窃知识产权,以及禁止或限制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等等。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论坛在2016年“贸易促进报告”中提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封闭的市场之一”,在国内市场准入的136个国家中排名第101位。
中国并不提倡自由贸易。它的一个官方政策是利用贸易伙伴的优势来实现战略性自给自足。因此,没有理由支持这个公开敌对政权的战略,莱希泽尔对这一点的理解很透彻。
他说:“我们必须找到其他方法来捍卫我们的公司、企业、工人、农民,甚至我们的经济体系。我们必须想办法确保我们的市场导向经济成为最终的赢家。”
现在,是将口号付诸实际行动的时候了。
(点击看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