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仍然变换方式进入中国楼市。(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7年11月6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尽管中国金融监管和楼市政策持续收紧,并且明令禁止银行消费贷的资金进入楼市,但实际情况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央行等部门联合部署规范购房融资行为,声称加强房地产领域反洗钱工作。
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京、江苏、深圳等多地传出消息,开始封堵非正常消费类贷款进入楼市的通道,银行消费贷型“首付贷”被禁。尽管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但是这类贷款资金马上换个“马甲”再入楼市。
近日中国国内媒体发现,实际上变相“首付贷”并未销声匿迹,银行消费类贷款资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经营贷、普惠金融的名义悄悄溜进楼市。此外,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甚至是房地产中介机构亦有部分贷款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
综合媒体报道,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尽管消费贷被限,但楼市加杠杆的方式却依旧存在。“其实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个体工商户凭借创业等理由去获取经营贷款,可能也会变为购房贷款,而银行卡的信用卡分期其实也能成为资金绕道进入楼市的渠道之一。”
其实不仅仅是银行,部分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甚至房地产中介也会成为消费贷的资金供应者。一位房产中介声称:“只要资质好,我们最高能提供1000万元的额度,但是你必须在1年内还清款项。”
热钱前赴后继地流向房地产市场,对此多位分析人士表示,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资金进入楼市的动力仍然存在。
中国经济学家易宪容撰文认为,作为一个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特别是2016年房价快速飙升的城市,只要房价还在上涨,或房价上涨的预期没有改变,想通过行政性手段不让住房投机炒作者进入市场几乎不可能。
易宪容表示,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当前这些城市的住房投机炒作者正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规避行政性房地产调控政策,目前流行的“房抵贷”、“消费贷”变身“首付贷”就是两大重要方式。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一些主打普惠金融的互联网平台其实也在扮演着房产类消费贷的资金供应者角色。“现在一些互联网平台尤其是一些社交平台,本身也是有贷款功能的,比如说给予5万元的额度。类似额度本身也风险不大,但如果一个购房者同时运用了此类平台去贷款,那么积累起来的风险就比较大了”。
9月16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相关研究报告显示,3月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同比走势大幅攀升,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的30%。
而银行对于贷款的审核通常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有中介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的贷款公司和互联网中介平台等,很多都是银行领导的亲属在操控,这些公司从银行低息获得贷款,再次高息贷给客户以赚取息差。
据中共官媒《新华网》11月4日报道,住建部会同央行、银监会联合部署规范购房融资行为,表示要加强房地产领域反洗钱工作。
主要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二是要求各地查处对房企、中介机构、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违规提供购房融资的行为;三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首付资金来源和借款人收入证明真实性的审核力度;四是要求各地房产管理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和部门间协作;五是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要履行反洗钱义务,报告可疑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