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10月29日讯】(接前文)
第五章 最后的殇歌
2014年10月,美国宣布停止QE。
QE,Quantitative Easing,字面含义是量化宽松,其实就是央行直接印钱购买国债,也就是以债为锚的印钱,以国家信用为货币背书。停止QE,意味着美国正式放弃了自己的大国责任,不再愿意扩大自己的国家债务以印出美元,去支撑孱弱的世界经济。再到2017年1月,川普(特朗普)上任,这位爷更加直截了当,他把所有的潜台词都公开说了出来:美国只是美国人的美国,不是全世界的美国。美元必须回流,产业必须留在美国。一切资源都必须优先供美国使用。在这方面川普的表现好像有些不符合“政治正确”,通用汽车打算去国外开个厂,川普直接就公开批评,以至于通用汽车股价暴跌,被迫宣布回归本土开厂。所谓全球化的“政治正确”,在川普眼中,根本就是一堆垃圾。美元时代自此走向终结,而全球经济自此步入了新时代:逆全球化时代。在这里,笔者希望大家能回头再看一看第一章,全球贸易之所以能够开展起来,前期是依靠英镑这种具有真正的国家信用的货币,后期则是美元挺身而出,取代了英镑的地位,促成了全球化的经济格局。而中国,恰恰是这种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现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逆转,外资逐步撤离中国并回流欧美,中国的产业经济终于呈现出全面下滑的征象。
伴随着美联储明确退出量化宽松,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正逐步增加…(图片来源:Fotolia)
从2014年初开始,中国的制造业就走上了全面萧条之路。各项原材料普遍暴跌,以螺纹钢的价格为例,2014年初约3500元/吨,到年底暴跌到2500元,此后持续暴跌,到2015年底,跌到了1800元。焦煤价格在2014初约为1000元/吨,到2014年底跌到了700元上下,到2015年底,已经跌破600元。橡胶价格在2014年初勉强维持在1.6万/吨的价位上,到2015年底已经跌破了1万块钱。在整体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也呈现萎缩之势,2013年为6.84万亿,2014年还能勉强维持,在6.82万亿,2015年就下降到了6.62万亿。进出口方面,2013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2014年还能勉强上升到4.30万亿美元,到2015年就下降到了3.95万亿美元。实体产业的全面萧条当然要蔓延到财政收入领域,2013年的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基金性收入的全口径收入)为18.15万亿,2014年算是勉强上升到19.45万亿,还有个7%的增幅,但是到了2015年,财政总收入也就是19.46万亿,已经完全丧失了增长性。考虑到财政支出的刚性特征,以及庞大的政府债务的偿还问题,这个趋势要是维持下去,中国经济那真是危如累卵,大国破产,竟然已经是近在眼前的现实威胁了。
这么一回顾,我们就能更加清晰的理解,近年来,中国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2013年,中国已经被钱荒折磨了一把,债务危机已经在累积之中,没想到2014年之后,美国居然放弃了“大国”责任,不再给全球经济供血。对中国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2015年,中国在股市搞国家牛市,也算是一种抵抗策略,然而遭遇了悲壮的失败,股市泡沫很轻易的就破灭了,除了留下满地鸡毛,对中国经济而言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然而,中国总不能坐着等死,总归是要想出应对办法。就这样,到了2015年底,两项杀鸡取卵的应对策略被正式提了出来:房地产领域的去库存运动,以及另外一个、也是更为关键的,工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运动。这两项政策彻底改变了中国。
房地产的去库存运动的效果,在上一章已经做过了阐述,其结果就是老百姓超过8成的棺材本已经被房地产吞噬,已经根本没有余财进行高端消费,更加无力应对消费物价上涨。然而,到现在这个时候,供给侧改革的结果,终于体现了出来。中国经济,即将压上最后一根物价的稻草。
从2016年初开始,在行政强制命令以及银行资金的强行推动之下,工业原材料价格启动了在剧烈波动中上涨的模式。螺纹钢价格从1800元上涨到现在2017年9月份的3800块附近;焦煤价格从600块涨到1300块附近;橡胶价格则从9000多涨到了现在的15000。然而,这一路的涨势根本就谈不上平稳,只要政府和银行的支撑力度稍微减弱,那就是一路暴跌。比如橡胶价格,今年一季度达到21000元的高位,到二季度暴跌到12000元,到了三季度,又被拉升到15000,整体来说,原材料的大宗期货市场,每天都像是坐了过山车一样,涨停跌停,那就是家常便饭。
原材料价格上涨,一定会向下游延伸,并导致整个工业领域的成本上升。在数据上,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幅7.5%;2015年在萧条的大环境下,成本增幅仅为0.8%;2016年为4.8%;而到了今年7月份,工业企业的累计成本增幅竟然高达13.1%!最终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就此开始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摆在它们面前的,只剩下三条路:一,它们维持目前的销售价格,做好人好事,在利润微薄乃至是亏损的情况下坚持惨淡经营;二、借着环保整顿的机会干脆结束掉目前的生意;三、悍然全面提价,去测试老百姓的潜在购买力深浅。
很可惜,人类的本性都是自私的,想要让企业家们人人都学雷锋,亏着本还要坚持生产,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第一项选择,根本就没人选。加价在目前而言,也是痴人说梦,要知道,近两年来虽然表面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勉强还有个10%左右的增长,其实基本上是由于廉价的网络销售推动的,不受税收监管且没有知识产权概念的淘宝同款,在中国国民的购买力被房地产吞噬干净后,勉强支撑起了这个国家的消费。在数据上,201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其中线下消费规模为262158亿,线上消费规模38773亿,占比13%。到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其中线下消费规模为280760亿,而线上消费提升到51556亿,占比达到16%。到2017年8月份,全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308亿,其中线下消费规模亿189797亿,而线上消费42511亿,占比已经提升到了18%。一年半下来,网络购物的占比提升了足足5个百分点。按现在这个趋势下去,到今年年底,网络购物的比例将达到20%。廉价与实惠,已经成为国人购物的基本准则。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最终消费品的生产企业想要涨价,都会遭遇淘宝同款的直接挑战,并导致破产。
所以,事实上企业家们的选择只剩下第二项,也就是借着当下环保整顿的机会,直接关门了事。8月份工业领域的数据还未全面出台,但是目前已经公布的几项数据,已经可以看出企业家们的选择。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6.0%,这种数据只有在惨烈的2015年才会出现;1-8月的民间投资增速6.4%,是今年以来的最低值,尤其是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投资增速仅仅只剩下4.2%,看起来接下来就要走向全面萎缩了。
那接下来会怎么样?原材料领域积累的涨价浪潮是一定要向下游释放的,这是客观规律,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的无从抗拒。但是下游的企业面对这股浪潮根本就无心应战,纷纷的选择直接关门了事,这无疑将会增加失业并进一步降低国人的消费能力。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就是无以伦比的通缩与萧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无法承受成本上升而销售不畅带来的经营压力而破产,从而加剧萧条的到来。
而中国央行面对这种局面,即便想要敞开了印钱,也是困难重重。不要忘记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反复谈过的,央行当前最主要的印钱手段:向商业银行提供借款,然后商业银行再把这些钱贷款给居民买房,或者给企业经营。现在房地产的泡沫已经到了极限,居民的棺材本已经被吞噬了超过8成,贷款买房的能力已经被榨干了,中国政府现在当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央行强令所有商业银行必须收缩按揭贷款规模,并且银监会开始严查以消费贷的形式支付购房款的违规信贷行为,这已经是在亡羊补牢了。印钱给居民买房的路既然已经被堵死,那么就只剩下唯一的选择:印钱给企业经营。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在目前的原材料的涨价浪潮之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根本就不挣钱。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局面,将是央行强行印钱,去支持亏损企业的运营。也就是说,央行将与亏损企业捆绑在一起,以长期借款的形式,维持亏损企业的现金流,帮助亏损企业度过萧条。
天可怜见,各位可能根本想象不到,指望央行和商业银行一起去做雷锋,去雪中送炭,去送钱给企业主维持经营,这种模式有多不具备操作性。明知是一门亏损的买卖,明知是无底洞,明知是死债,还要往里填钱,三年五年八年的持续填钱,这种事根本就违反了人性。想想银行体系应该怎么建立针对这种玩法的考核机制吧?银行的股东们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吧?你要敢把这种经营策略在各商业银行的上市年报里说一说,所有的正常一点的股民和投资机构都会夺路而逃。
所以,我们这么一条一条的分析下来,中国剩下的唯一的选择,竟然是QE:央行印钱,去购买中国政府发行的国债。然后,政府拿钱去投资,去开办国企,去经营项目,也就是以中国自己的国家信用,来为人民币背书。人民币摇身一变,从依靠美元信用加持,变成所谓的主权货币。
在此,笔者请求各位必须认真的回忆我们在第一章和第二章讲述过的内容。事实上,这就是1980年代中国的货币发行模式。央行表面上印钱给了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拿去借给国企,供当时独霸整个经济领域的国企随便浪费,并造成整个国民经济严重缺乏效率等诸多问题。1980年代央行这种借钱给国有商业银行再贷款给国企的行为,与直接购买国债事实上并没有区别。到了今时今日,没想到30年一个轮回,摆在中国面前的,竟然又只剩下这一条路。
笔者从不敢小看庙堂之上的能人,事实上,上面这些推测,我们能一条条的辨析推演,得出这唯一的结论,中国政府的真正的智囊们,同样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做大做强国企的舆论,比如大量的国企整合案例,比如银行的债转股计划,比如越来越严厉的外汇管制措施,等等等等,莫不是在为这最终的路径进行准备?
1980年代,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信用印钱的结果,是连续的通胀,然后紧跟着的就是持续的萧条,中国经济在不断的通胀与萧条之间轮回,一直到2001年加入世贸之后,依靠中国人民勤劳的双手挣来了美元,以美元为人民币信用加持,这才稳定了汇率,稳定了经济,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现在,中国计划改弦更张,回归1980年代的模式,这无疑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深入骨髓的冲击。首要的条件,就是中国必须重新建立自上而下的国有经济体系,能够覆盖从生产到供应的全链条。然而很可惜,这套体系早已不存在了。也就是说,中国已经不具备1980年代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了。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是,私营企业将如何自处?它们将无从获得央行的支持,它们只能在接下来的重新洗牌中排队破产。然而,私营企业事实上提供了这个国家过半的城镇劳动岗位。2015年中国城镇就业人数40410万,其中国有及集体单位就业人员仅6801万,占比只有17%;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就业总人数,高达28077万,占比高达69%。就目前这样的局面,无视私企的死活,将资源全部集中到政府和国企身上,回归1980年代模式,这将会极大的考验中国的治理能力和矛盾压制能力。中国政府将必须为了占比不足两成的城镇国有单位人口,而坚决打压占比近七成的私企员工和个体户的生存诉求。国企员工能吃香喝辣,而民营企业员工则一个个的失业,在绝望之中慢慢饿死。无法想象这种国家治理模式将如何推行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今时今日,中国国民早已不是1980年代毫无见识的乡巴佬了。人手一部的手机,无处不在的信息冲击,早已让国人打开了心智。不要说饿死自己,就算是中午少吃一顿饭,晚上少洗一次澡,就是骂声震天,觉得全世界都委屈了自己,一定要上天给自己一个公道。就这样的社会氛围,要人为在这个国家建立起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巨大不公,人为的撕裂整个社会,对这种事的可操作性,笔者不抱任何希望。
当然,笔者深深的知道,一切都已箭在弦上,一切都已是既定的国策,虽然我反反复复的提出各种有限改革的方案,希望能够启动政经领域的真正的改革,然而根本无人愿意去听。大家看过之后,普遍都是哈哈一笑,觉得笔者根本就是杞人忧天。所以,也只能眼睁睁的听着那两脚羊殇歌一声声的奏响。而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的大多数人,正做着岁月静好的迷梦,一步步的走向黑暗……
(全文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靖晔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