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现代人喜欢喝菊花茶,古人老早就知道要在重阳节之际来享受菊花茶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今日是黄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重阳节因为九九之音,所以具备长长久久的长寿之意,此吉祥佳节亦演变为“敬老节”。因为古时民间在这天会举行登高习俗,因此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据南朝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所载:
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宴设于台榭。
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从这一段古籍记载可知,虽然作者宗懔表示不知道九月九日举行宴会的习俗是从哪一个朝代开始,但重阳节对古人来说甚是重要。否则那一日岂会遵行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等重阳习俗呢?
《续齐谐记》记载的重阳故事
宗懔转引自《续齐谐记》的故事倒也告诉后人,古人对于重阳节的奇特想像:
汝南人桓景跟随着仙人费长房学仙术。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会发生大灾厄,你赶快速速交代家人缝制囊袋,囊中要装盛茱萸,并要将它系在臂上,随后登山饮用菊花酒。这样,灾祸势必可以消除。’桓景听从费长房的话,举家登山。傍晚返家时,见到鸡犬牛羊都同时之间突然暴毙。桓景将此事告诉了费长房,费长房听完此事后,则说∶“这样就可以代替受难了。”如今世人之所以习惯在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则配戴茱萸囊,都是受到这件事情所影响的。
《西京杂记》记载的重阳故事
然而,上述的是根据《续齐谐记》所载,是最简短的版本。因为后人又为这则传说添枝加叶,所以关于桓景的重阳故事还有数则更丰富更具传说色彩的长篇版本。另外,作者仍未确定是东晋葛洪还是汉朝刘歆的古代小说集《西京杂记》亦有相关记载:
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叚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帝,尝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这一记载主要是说,汉宫有举行重阳习俗的惯例,自从汉高祖刘邦宠爱的妃子戚夫人被狠毒的皇后吕雉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吕雉安排出了宫。贾佩兰则对他人描述宫廷见闻。于是,九月九日得佩茱萸、吃蓬饵、饮用菊华酒,来图个长寿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至此往后,百姓就懂得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摘采菊花与其茎叶,混着黍米来酿制重阳节所喝的菊华酒了。
当然,这一项传说的可信度仍是受到质疑的,不过民间注重重阳习俗倒是不虚。
如今,重阳节的习俗基调不乏求取长寿。民间也多半喜欢进行出游观赏风景或欣赏菊花、登高望远、吃重阳糕或喝菊花酒等活动。在这个美好的吉祥日子里,期望大家都能因为登高赏景或吃食佳肴而顺利达到去病健身、身心舒畅的良效。
古代百姓早就懂得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摘采菊花与其茎叶,混着黍米来酿制重阳节所喝的菊华酒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参考资料
晓芸〈重阳节的由来与意义〉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
典故出处:《荆楚岁时记》
《续齐谐记》《荆楚岁时记》《西京杂记》(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惠西成、西子主编《中国民俗大观(下册)》(台北:汉欣文化,1993)
李少林主编《中华禁忌》(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解人颐》《淮南子》《全后汉文》《意林》(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王充撰;萧登福校注《新编论衡(下)》(台北:台湾古籍,2000)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