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孙温画的红楼梦本。(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声明:此文与《红楼梦》没有关系,只是借用其中几个人物及个别情节而已。
序
放眼当今文坛,有不少反映古代宫庭斗争的作品。电影、电视也热衷拍此类内容:女人工于心计,男人善用权术,或者打打杀杀,充满暴力……当然,这样的内容可以写。也不乏优秀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大千世界,精彩纷呈,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只有杀伐争斗,阴谋,权术。更有千千万万善良、真诚、本分的普通人,他们互相关爱,相互扶持。本书是写“善”的威德:“爱”的力量。这就是写此书的目的。本书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一群善良人的故事。
关于“林黛玉”,开篇第一回,就写林黛玉死而复生,正如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胞胎换骨,因此此书中将塑造一个崭新的“林黛玉”,相信读者会喜欢。
第二十二回 迎春试全家出山 忍别离倾村送客
这时大伯站在门口:“你们这里总是热热闹闹,乐乐呵呵,又笑什么呢?”早有几个孩子把大伯搀进来,请到上座。大嫂连忙盛了一碗鸡汤:“大伯,这是你大侄子做的,尝尝吧。”大伯喝了一汤匙:“味道不错,良玉还会做饭?”大嫂说:“良玉既能文又能武,又会烧鸡汤,真是上得厅堂,下得了厨房,是全才。”
大伯望着良玉和紫娟,说:“上午听说你们回来了,跑来看你们,大门紧闭,我又回去了。让我看看,你们这一个月还好吗?”大伯用医生的眼光,仔细地看了两人的面庞说:“好!好!气色很好,更显年轻了。”接着说:“怀玉那里送来了信。”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沉甸甸地,递给了良玉。良玉连忙拆开,把一封信递给了宝玉。众人都慢慢地喝汤,只见他们二人快速地读了信。宝玉说:“是我爹娘来的,说他们很好,怀玉经常去看望他们,送钱送物,希望我们早日回去,全家团聚,尤其想看看媳妇。”良玉说:“李大伯来信说,京城的房子已装修一新,家俱、器物、帐幔等都已换上崭新的,只等我回去。并建议最迟在应试前一个月就回去。一是适应一下环境,二是认识一下京城的道路。”众人都说:“说的是!”良玉说:“信中还说,到底去多少人,尽快回个信,好早点准备。”停了一会又说:“还有一封我母亲来的信,只报平安而已。”这时紫娟看了一眼良玉,良玉向她笑着点点头。
黛玉看在眼里,悄悄走到良玉背后,一把把信抓在手里,迅速看了一眼,笑着说:“只报平安而已吗?你们愿不愿意听听这一段。”众人齐呼:“愿意!”黛玉读了起来,众人静静地听着:“那女孩果然像你说的那么好吗?若得这样的儿媳,我梦中都笑醒了。记住!‘情人眼里出西施’,你又是个老实人,还是冷静地从旁看看女孩的人品再说。不过,你说她是你妹的生死之交,你妹妹又竭力撮合你们,我想你妹的眼光是不会错的。果然如此,我也无话可说,那就等我到了京城,早日为你们办喜事吧。不过试期在即,你可要潜心准备,不能让儿女私情分心。”听到这里,众人都欢呼起来。
大嫂说:“到京城办喜事,我们恐怕就看不到了。不如在这里先办了吧。我明日去找神仙爷爷商量。”孩子们听说办喜事又跳又笑。这时大哥望了大嫂一眼,瓮声瓮气地说:“信中老人明白交代,要良玉潜心读书,不要分心,你瞎张罗什么,我看你高兴地昏了头。”大嫂连忙低下头,再不敢说话,孩子们连大气都不敢喘了。
黛玉看看众人,连忙站起来,说:“咱们商量正事吧。李大伯让我们尽快把去的人数告诉他。这离进城的时间也只有十几天了,咱们今晚就把这事定下来吧。”宝玉说:“我成亲也有大半年了,该回去见见爹娘了,我和黛玉要同良玉一起走。”黛玉说:“紫娟这几个月照顾良玉,再换人伺候,良玉也不习惯,看来紫娟也要一起回去。”小翠说:“大姑,小姑都走了,我也要去,以前说好不分开的。”这时屋内静静的。
黛玉想了想又说:“这最后一个月是最要紧的,良玉要吃好,睡好。这几个月,大嫂已摸透了良玉的脾胃,良玉也喜欢吃大嫂做的饭菜,看来大嫂也要去。”宝玉说:“大嫂走了,大哥和几个侄子怎么办?”良玉说:“好办!那就都走。这个新买的府邸虽没有苏州的林府大,但也有一、二百间房子,足够大家住的。”宝玉一听,早高兴地手舞足蹈。“这样最好!把谁留下,我心里都难受。都去,统统去!我们贾府虽然穷了,但空房子多的很,听说还闹鬼呢,你们去了,想住哪就住哪,你们阳气盛,帮助驱驱邪。”几个儿子早已是跃跃欲试:“那好越说有鬼,我们越想去。”“我不信邪!”“我正想交鬼友呢!”说得热火朝天。宝玉又说:“林府和贾府不是仅一墙之隔吗?干脆把墙打个洞,可以随便出入。”秉义说:“天天从洞里钻进钻出,那不像狗吗?”大家笑了。黛玉说:“提醒了我,咱们就安个门,上把锁,想开就开。外面看是两家,而里面却是一家。”众人齐呼“好!”黛玉说:“我还没说完,大伯三位老人也要进京。良玉这一个月要确保不能生病,大伯必须在身边,而且大伯在,良玉更安心。”良玉说:“咱们心有灵犀,想到一块去了。宝玉,你算一共多少人采药记下来,最好把男女人数也记下,李伯好准备。”
大嫂说:“这近二十号人,又是些衣服被褥,坛坛罐罐,鸡鸭鹅猪,这可怎么运啊?”良玉笑了:“什么都不用带,只带随身的换洗衣服,咱们轻轻便便地走。对了,宝玉记下,让李伯多请几个裁缝。咱们每人都做十几套衣服。到咱们自己家的绸布庄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衣料。”孩子们都欢跳起来,小翠大叫:“要过年了,要办喜事啦!”这时,只听冬儿说:“乐什么乐,我一点也不高兴,这山里多好,又好看,又好玩,人也好,我真舍不得离开。”冬儿的话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刚才热烈的气氛,一下冷了下来。想到要离开这里的山山水水,要离开这里的亲人,众人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这十几天来,大家都在忙碌着:大嫂每日带着小翠、杏花到各家话别,当然不忘拎着自家做的点心和小菜;大哥每日到村头台井边,为乡亲们再做几个长木椅;秉仁带着几个弟兄和冬儿,每日驾着马车到秀林捡柴,当然也顺便到秀林深处玩一玩。村里老弱人家的柴房,让孩子们装满了整齐的柴禾;宝黛夫妇念及村里的孩子没书读,连日来赶写一大摞《三字经》、《千字文》;良玉要送每家一副大红对联,要自己亲笔写,但众人劝住了,说时间紧迫,以后再送不迟。
临别的前一晚,神仙爷爷来到玉楼,全家立即围到他身边。黛玉说:“爷爷,我们走后,这座楼和楼里的一切东西都原封不动的留给你们。我想以后孩子们读书,老人家商量个事情就有个地方了。还有那六十亩稻田,本来就是爷爷白送给我们的,现在物归原主。”爷爷没有言谢,只是点头笑了笑,说:“我也送你们一样东西。”说着一转身,招了招手,只见一只可爱的小狗,摇着尾巴跑了过来,蹲在爷爷身边,昂着头,睁着两只水晶似的大眼睛,望着爷爷,爷爷俯身轻声对狗儿说:“宝儿,从现在起,我把你送给他们了,你要乖,不准淘气,做你应该做的事。”这时只见小狗“汪!汪!”叫了两声,眼里流出了泪水,绕老人走了三圈,在爷爷腿边蹭了又蹭,才恋恋不舍地走到几个儿子群中。众人见小狗与主人惜别的情景,眼泪唰地流了出来,屋内一片抽泣声。
神仙爷爷说:“明日让它带你们出林子,日后要好好待它。”黛玉含泪说:“我还想要件东西。”爷爷说:“你讲!”“我想要只信鸽,想念你们就写信。”爷爷说:“明日我会带来。”屋内又是一片沉默,黛玉擦干眼泪说:“爷爷,明儿我们就要离开了,您老再给我们讲点什么吧。”神仙爷爷想了想,说:“人啊,只知追求名啊,利啊,其实那些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德,才是最重要的,他不但能决定你后半世的前途,更能决定你来世的命运。德多的人才真正有福份,希望你们都能做厚德之人,这对人对己都有益,相反,如果失了德,则非常可怕。”爷爷的话像细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使原先埋下的种子茁壮成长。
告别的日子终于到了。这天全村人都来送行。全家人立即融进了众人之中,说不完的临别话,道不尽的离别情,一直送到秀林边。全家人都哭红了眼睛,小翠更是哭得唏哩哗啦,抱着玉莲不放,拉着神仙爷爷的手不松。上车前,全家人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对着众乡亲,郑重地磕了三个头。然后上车,不断向乡亲们含泪挥手。直到马车消失在树林中,乡亲们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