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皇帝称赞他是“四朝柱石,功高千古!”,他是谁?

作者:陆真整理 发表:2017-09-05 08: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郭子仪是唐朝重臣,又是一代名将。他数十年征战,战功赫赫,时人赞他“一人能顶十万兵”!德宗皇帝称赞他是“四朝柱石,功高千古!”但他不居功自傲,常能宽厚待人。他那“功至大而不伐,身处高而更安”的品格,被后人传颂。

唐代宗广德二年(纪元764年)十月,叛将仆固怀恩(人名),率领数十万反唐武装,南下,京都长安一片恐慌。郭子仪受命,赶至奉天(今陕西乾县)镇守。他深知仆固怀恩,素失军心,有勇无谋,就令所领各部“闭门拒守,禁止出击”,让敌人锐气自挫。几天后,叛军粮草奇缺,将士倒戈,仆固怀恩不得不全线撤退。不战而屈敌,众人皆钦。

郭子仪行军有方,以计取胜,班师回朝,代宗亲临安福门,迎接。为表彰郭子仪的功德,代宗提升其为尚书令。郭子仪接到任命书,惶恐不安,几次想乘朝见皇帝之机,辞去新职,但都未能如愿。为表诚心,他又两次上表,一再陈述理由:一是尚书令之职早废,三朝都未恢复,今为老臣重新设立,势必招来四方非议;二是自己才疏学浅,现在,内参朝政,外统兵权,已感力不从心,倘若再担大任,更是不能胜任;其三,军中争名夺利者甚多,我一人身兼数职,将不在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代宗对郭子仪的反复上书,开始有些不高兴,埋怨他不谅解自己的一片苦心。细读奏文之后,才知郭子仪多次陈述理由,不仅是出于谦逊,而主要是为了保朝纲、正朝风,用心全在朝廷大业。于是,赶忙下诏,停止对郭子仪的新任命。

郭子仪“高官不做,显位不居”的事,流传很广。一些正直的老臣,为郭子仪忠心为国、严于律己的品德所叹服,如今更敬佩他诚恳让官。有的人感慨地说:“为臣若都能像郭子仪,何愁王业不能大兴?”就是常对郭子仪嫉妒诋毁的内侍,也表示佩服。在军队里,上下称誉。特别是一些高级将领,都主动让出了兼官。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月,郭子仪奉命率步骑三万,于灵州(今宁夏灵武县)打败吐蕃军。在班师回朝时,发生了自己的父墓被挖一事。人们担心会激起郭子仪的愤怒。郭子仪到达京都后,代宗立即诏见,进行多方抚慰,并表示要查清、重处。可是,郭子仪在听完皇帝的安慰之后,反而自责,说:“臣带兵很久,因管教不严,始终未能禁止军队挖墓盗宝。这是臣不忠不孝的表现,至于这次臣父墓被挖,那是上天对我的报应,不能因此责怪他人。”代宗听罢,松了一口气,对郭子仪如此严己宽人的作风,惊叹不已,马上下诏迅速为其父修复陵墓。朝廷有人要郭子仪多派些军士修墓,以告慰其父在天之灵。大家都支持这件事。然而郭子仪力排众议,听取了元载(人名)的忠告,只派几个家将,前去修复。此举,感动了被怀疑为挖墓主谋的鱼朝恩(此人极坏),他羞惭地哭着说:“郭公父墓被挖,虽不是我指使所为,但我知道有人挖而没有制止,不能说与我毫无关系。事实说明,郭公真不愧为名臣良将。”以后,郭子仪在朝廷威望日高,在军中更受敬重。

有一天,时任中书令的郭子仪,在邠州(今陕西彬县)行营,召集各路将领,商讨对敌作战之策,并打算会后,为将领们举行饯别宴会。为不使饯宴过于铺张,他专门向有关人员提出从简要求。可是,办事人考虑到与会将领,长期带兵出征,相聚一次很不容易,过于简单,会显得失礼。于是,就精心安排,盛宴款待。

当郭子仪来到宴会地点时,见场面过于铺张。宴会刚开始,就奏起了震耳欲聋的鼓乐声。接着,美酒好菜源源不断,很多将领放怀狂饮,大有一醉方休之势。

郭子仪心中不是滋味,深感如此挥霍无度,实不应该,特别是帅府中保留着这样一支庞大的乐队,太奢侈。所以,未待宴会结束,郭子仪便下令停乐,当众宣布:把乐队减员五分之四。

此后,他又领导军队,全面清理、精简了重叠臃肿的机构,废除了一些繁琐礼节,使全军上下,人人勤俭节约。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