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种“共享经济”项目层出不穷。图为大量作废的共享单车。(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8月30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自从共享单车在中国国内火爆之后,因受民众欢迎,随之各种披着“共享经济”新鲜事物不断出现。但这些项目要么名不副实,要么有着其它目的。这背后是资本的热捧与轻狂,被指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当共享单车还在思考盈利模式的时候,共享经济已经在中国国内遍地开花。各种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项目层出不穷,例如,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健身仓、共享空调、共享衣橱甚至共享零钱等,不一而足。
而这些打着“共享”名号的项目,要么名不副实,要么有着其它违背初衷的目的。例如,此前中国国内媒体报道的共享马扎(一种小型简单的坐具),单个马扎的成本不超过10元,运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扫描二维码以促进推广,遭到了民众的嘲笑。
8月30日,中国国内官方媒体《经济日报》报道,创业项目叫“共享”还是“分时租赁”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用户喜欢用。目前,一哄而上的共享产品还是引来了诸多吐槽。北京市民坦言:“共享睡眠不就是个胶囊旅馆吗,试问哪个酒店不是共享睡眠?”
中共政府已留意到这类的事情,并预计今年“共享经济”将增长约40%至4.83万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应该会占到GDP的约10%。
民众们的吐槽折射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共享运动仓”注册系统有漏洞,儿童在没有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使用跑步机,出了安全问题谁来负责?“共享衣橱”的本质就是衣服租赁,卫生状况谁来保障?
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共享产品”也在和有关法律法规发生冲突。主打“共享睡眠”的享睡空间,开业不久就遭遇警方调查,原因在于用户进入享睡空间时无须登记身份信息。此外,享睡空间为封闭式,内部空间狭小,在发生火灾后难以逃生。
中国的共享经济不断增长,其背后的资金大多来自天使投资人和风投公司。一些投资人指出,这波融资热潮让人回想起2010-2012年数百个中国团购网站崛起及陨落的奇景,他们指出,在遭遇激烈的价格战之后,多数团购网站最终倒下,亏损大约10亿美元。
其实,共享经济的概念诞生得很早,1978年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提出。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阿鲁·萨丹拉彻表示,共享经济产品是否成立取决于两个维度:产品有多少价值(成本)和所有者对该产品的集中使用程度(使用频率)。产品需要有比较大的价值,否则租赁市场的协调成本非常高。
官媒评论称,擦亮眼睛看“共享”,恐怕已经是风投机构和消费者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不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不考虑可操作性与合规性,共享只会来得容易去得快,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