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年间,有个渭南县人,名叫孟化龙,他被派往山东武定州,担任刺史。孟化龙为政清廉,体察民情,对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行为,深恶痛绝。他到任后,武定州正遭水灾,到处是汪汪积水、残垣断壁和成群结队逃难的灾民。孟化龙面对着洪水带来的灾难,感到责任重大。于是,他一面张贴布告,号召逃难者迅速回乡恢复生产,一面抚慰灾民,安置生活,忙得废寝忘餐。
不料,山东藩司(官职名)却按旧例,又给武定州的灾民,派下了劳役。孟化龙接到公文,痛心疾首:怎能去派那些衣不遮体、饭不饱肚的老百姓去服劳役呢?他心一横,把公文扯得粉碎,坚决不派。
孰不知,这下得罪了顶头上司。没隔几天,山东藩司又一连下了几道公文,命令他向老百姓征收饷金。一道比一道急,一道比一道严厉。孟化龙拖了几天,顶不住了,面对着一封封催命似的公文,伤心地掉下了眼泪,最后只得违心地征收了7000多两白银,亲自解送给藩司,想向他说明,武定州的老百姓因受灾严重,再也征收不出饷金了。
但他却没有料到,藩司收了白银后,翻脸无情,竟借口前任拖欠,硬要把他带来的7000两白银顶替,并威逼他继续征收饷金补交。
孟化龙不畏权势,据理争辩,可藩司根本不听,还威逼他限期补交齐。无奈,孟化龙只好颓丧而归。一路上,他看到了饥寒交迫的老百姓,感到再也不能征收了。如再征收,老百姓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是,到何处去讲理呢?社会黑暗,朝廷昏庸,上司暴残,有理无处诉。于是,他毅然决定:“宁愿丢弃乌纱帽,决不敲榨老百姓!”当天,他弃官回乡走了。
当孟化龙行至济阳县时,天色已晚,只好住进了客栈。夜里,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想到皇帝的腐败,藩司的贪婪,老百姓的苦难,顿时悲愤难抑,挥毫题诗于墙壁上:
薄宦天涯愧此生,
家园千里梦难成。
劳心抚恤催科急,
无限当年乡里情!
一官羁绊百愁生,
催檄句句刺心疼。
无边华发鬓边起,
总是忧思织得成…
孟化龙热血上涌,头晕目眩,双手颤抖,再也写不下去了。他悲愤交加,抽出剑来,刺入咽喉,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盂化龙不忍虐民而自刎的噩耗,迅速传遍了周围城乡,老百姓如丧考妣,哭声动天,大家集资为他塑像立祠,经常祭祀,数十年如一日。
(事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