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产生某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健康,甚至引发疾病。(图片来源:Pixabay)
愉悦时心境开朗,生气时怒火中烧,焦虑时辗转反侧,悲伤时痛哭流涕……情绪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生活的点滴。
人们产生各种情绪很正常,但某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健康,甚至引发疾病。
丹麦一项从2000年开始,历时11年、涉及9870名成年人的新研究发现,与没有相应问题的人对比:
常因夫妻关系出现情绪困扰的人死亡率增加1倍;
常因亲子关系焦虑的人死亡率增加50%;
常跟家人争吵的人死亡率升高1倍;
常与邻居争吵的人死亡率增加2倍。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世界精神医学期刊》上的研究也发现,有严重精神问题的人寿命平均减少7~24年。
美国“博闻网”刊登一项调查发现,75%的颈椎疼痛、80%的头痛、99%的腹胀以及90%的疲劳都由坏情绪引起。
其实,人体每个脏器都与对应的情绪息息相关。从中医角度为你解读坏情绪最伤的5大脏器。
爱发火伤“肝”
大怒伤肝,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出现面红目赤、头痛、头晕的症状。经常发火的人容易失眠、工作效率低、记忆力变差。
爱生闷气的人容易肝气不疏,还会连累脾胃,导致人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腹泻,在吃饭时与别人发生争吵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肝气郁结还可能导致抑郁情绪或内分泌紊乱,比如出现月经不调、皮肤长痘长斑等。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人生气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堆积于肝,从而损伤肝脏。
专家建议
生气上火时,长念“嘘”字有助于平复情绪。
习惯把不愉快藏在心里的人要学会排解,最好找人倾诉,也可以通过运动、呐喊、唱歌等方式,把怀情绪发泄出去。
吃饭时千万不要生气,发怒之后也别马上吃饭,否则更容易伤胃伤肝。
另外,生气最好别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要盲目做决定。适当增加脂肪和蛋白质摄入有益平息情绪。
太兴奋伤“心”
中医认为“喜伤心”,这里的“喜”其实说的是大喜,是过分的高兴、兴奋。
古人认为“心藏神”,正常的喜乐,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面色红润、思维敏捷。若过度便会导致心慌、心悸、多梦、健忘、头晕等症状。
人们常说“乐极生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不得“大喜”。研究发现,情绪过于兴奋和激动时,心跳急剧加快、血压骤升、耗氧量倍增,很容易诱发猝死。
专家建议
如果兴奋过头,已经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的症状,要想办法安静下来,可以闭上眼睛做做深呼吸。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少看过于激烈的比赛和电影。
有的老人喜欢打麻将,不要把输赢看得太重,可以将其看成锻炼大脑的活动,否则很容易让不良情绪左右你,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发生意外。
忧虑伤脾“胃”
工作不顺、压力太大很容易让人感到忧愁和焦虑,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脾胃健康。
中医认为,人的忧虑情志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当人处于忧虑状态时,往往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的女性因为工作紧张,还会出现经期紊乱等症状。
专家建议
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经常忧心忡忡,不妨创造机会让他们发发脾气,这样做能有效赶走忧虑情绪。
另外,研究发现,多吃香蕉、苹果、葡萄、燕麦等富含镁的食物,有助于稳定情绪,改善心情。
心情不好时,还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比如抬头挺胸、轻轻吸气呼气、将肩膀往上提,这些都能给你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你摆脱坏情绪。
悲伤时伤“肺”
林黛玉多愁善感、清高自傲,惹无数人怜爱,最后却殒命于肺结核。
这其实与她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长期悲伤的精神状态有关,也是中医理论“悲伤肺”的一个明证。
人在强烈悲哀时,会出现呼吸频率改变、干咳、气短、音哑等症状。现代医学则发现,悲伤时,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出大量压力激素,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专家建议
悲伤时强装笑脸的“心理假动作”有助于释放不良情绪;回忆快乐往事以及多与他人交流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悲伤情绪。
吃一些全麦食物、鱼、肉类、黑豆、南瓜子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助赶走悲伤。
悲伤时还可以多看喜剧、听听相声、做些运动或者参加集体活动,让悲伤情绪有倾诉和抒发的渠道。
恐惧伤“肾”
在面临威胁时,人们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恐惧感,恐惧情绪与肾脏关联密切。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两便,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可能出现突然昏厥、大小便失禁的症状。
恐惧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可以引起人们警觉。
但如果把这种情绪放在生活和工作中,变成对未来不确定,恐惧失败,害怕在同事、朋友面前说话等,时间长了,就可能对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影响。
专家建议
消除恐惧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面对自己害怕的东西。这是一种行为疗法,能逐步降低恐惧感。
生活中,要勇于让自己接受批评和经受失败的考验,想像战胜恐惧的场面,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感到害怕和恐惧时,可以喝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