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如何适应极地生活?有独特的生理时钟机制。(图片来源:Pixabay)
极地指的是地球的上下两端,纬度66.5以上,长年白雪覆盖的地方。极地最大的特征就是冬天几乎看不到太阳,称为永夜;夏天太阳不会下山,称为永昼。在这种昼长夜亦长的地方,哺乳类动物依循24小时制的生理时钟机制根本无法行的通,那么极地的驯鹿是如何办到的呢?
据科学日报,驯鹿能适应昼夜不分的北极地带,原因是它们抛开一般哺乳类动物内在24小时的生理时钟机制,自创一套能随着当地光线变化而调适身体的机能与作息。
专家表示,大多数的哺乳类动物,身体会自动依循24小时的生理时钟机制,知道如何区分何时是适当的作息时段。这是因为昼夜循环的光线变化,会先刺激眼睛和神经系统的反射,然后在体内调节荷尔蒙的节奏维持在24小时的循环。而褪黑素在这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褪黑激素(melatonin)影响着动物的睡眠机制与时间,褪黑激素在白天的光线刺激下,分泌量很少,甚至极为细微;而当夜晚时分来临,褪黑激素便又开始大量分泌。当褪黑激素产生时,动物会自动出现困意,暗示动物休息时间已到。因为褪黑激素的作用,即使没有外在环境的昼夜光线刺激,身体仍会自动遵照24小时的时间模式在运行。
然而,在极地昼长夜亦长的地方,无法以一天24小时制清楚辨识当地的时间,动物先天24小时的生理机制,在极地反倒是阻碍。专家推论,驯鹿因为自行发展出一套独有的生理时钟机制,因而成功适应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
研究人员发现,驯鹿没有哺乳类动物这种内在的生理时钟,没有褪黑激素的作用。取而代之的,白天或晚上的变化直接反应贺尔蒙的升高或下降。研究人员指出,当白天结束,贺尔蒙几乎立刻升高,当白天再度来临时,贺尔蒙又潜下去了。
专家并推测,不只是驯鹿,其它同样生活在极地的动物,也可能出现与驯鹿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