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精品,芬芳如花,细品似茶。(图片来源:pixabay )
1、《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中国传统开蒙教育书籍的首选。
明代吕坤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三百千”言辞简练,含义丰富,朗朗上口,便于诵读,将早期的识字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千家诗》
《千家诗》是明清时流行的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大体上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编排诗作,所选的诗基本上是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全书虽然只选了226首诗,却包括了120多位作者,上至皇帝、宰相、官宦、名人学士,下至僧人、牧童、无名氏,甚至还有少量女子的作品。
所选作品的题材也很广泛,写景状物,咏物言志;赠友送别,吊古伤今;题画咏史,应酬唱和等等,基本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包括《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从古至今,两书都是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声律启蒙》作者是清代车万育。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笠翁对韵》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渔,“笠翁”是李渔的号,书的编排方式和《声律启蒙》相同。
4、《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与《论语》《孟子》合辑为“四书”。
朱熹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四书”蕴含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记载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为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5、《史记》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由西汉司马迁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荀子》
《荀子》是荀子的著作,现存三十二篇,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学术思想成果总结性的著作。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他“荀卿”,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荀子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同样作为战国儒家的代表,荀子和孟子有很多不同,比如主张“性恶论”,和孟子的“性善论”相对;又主张“隆礼重法”,所以他的弟子韩非、李斯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7、《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相传春秋时老子避祸出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邀,留下的五千言文字。《道德经》《周易》《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著作。
《道德经》玄奥精深,义理博大,堪称哲学第一书,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自然无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8、《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文章极其优美,思想自由驰骋,说理生动有趣而且透彻,是道家学说的典范之作。
后人《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9、《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首,以及六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
《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表达手法为“赋”“比”“兴”。
孔子高度评价《诗经》:“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
10、《周易》
《周易》也称《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
《周易》有《经》《传》两部分,《经》包括六十四卦符和卦、爻辞;《传》包括《系辞》《文言》《彖》《象》《说卦》《序卦》《杂卦》,又称“十翼”。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易》涵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11、《礼记》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并称为“儒家五经”,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最大的书是儒家的书。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
12、《唐诗三百首》
唐代诗歌繁荣,成就最高,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普通人难以全读。
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只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当今它依然是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题目据说脱胎于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13、《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为清代朱孝臧所编选。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作“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根据词作内容与情感表达的不同,词的创作被后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直到今天仍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许多名篇名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14、《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为民国卢前、任讷编选。
元曲,是一种与唐诗、宋词三足鼎立的文学体式,包含散曲和杂剧两大类,其中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元曲的产生和宋词一样起于民间,后经乐师、文人之手而形成严密的格律定式。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主流,题材丰富多样,视野宽广,反映的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饱满感人,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大宝贵遗产。
15、《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由清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编选定稿,次年刊刻印刷。二吴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
《古文观止》几百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16、《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学者颜之推,全书七卷二十篇,开后世“家训”先河,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颜氏家训》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态度,深深启迪着后人。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