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没什么是非观,很多时候只能靠假装迎合别人的情感。(图片来源:pixabay)
我们都明白“做自己”有多重要,但有时候还是免不了伪装,去迎合他人的喜好。这是我们从很小时候就学会的“生存之道”。小时候,只要我们乖巧一些,就会被父母夸奖,一旦流露出父母不喜欢的情感,就会被批评甚至责骂。
久而久之,我们成为了父母喜欢的“乖孩子”,但那个真正的自己呢?可能已经被扼杀了。
小孩子没什么是非观,很多时候只能靠假装迎合别人的情感。比如父母讲了一件伤心事,孩子明明不知道为什么伤心,但大人难过,也只能跟着难过了。这只是小事,但下面这名网友的经历却严重得多。
他表示,小时候每次跟兄弟吵架,都会被父亲责骂。父亲会叹口气,厌恶地说:“烦死了!”再配合脸色,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渐渐的,他下意识压抑住了全部攻击性的情感,最后罹患了精神官能症。
每次他说别人好,父亲也会露出厌恶的表情。孩子内心最大的恐惧就是“被抛弃”,所以格外会看大人的脸色。一来二去,他开始监视器自己的情感,还催眠自己说,家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父亲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时间一长,他忘了如何去感受,因为不管面对什么事,他都会习惯性去想,“如何感受才是对的”。他的情感都是刻意做出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难免会失去活着的真实感受。他言行举止都很合时宜,但没什么存在感,给人的感觉总是假假的。
从小到大,他绝对不敢说“不要、讨厌”这样的词,因为父母不喜欢。实际上呢?再乖的小孩也有厌恶情绪。他活得不像自己,对不开心的事要装出开心的模样,不伤心的时候却要悲伤。他没有别的办法,对依附家长而活的孩子来说,装模作样就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长大后他试着了解真实的自己,某一天某一刻,猛然发觉:“原来我厌恶这一切!”在那一瞬间,他感觉身上的枷锁卸了下来。真实的自我慢慢觉醒,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对“活着”这件事深恶痛绝,因为那时候,他并不是为自己而活的。
这名网友从小就是人们心中的“乖小孩”。他符合成年人对“乖小孩”的所有要求,但这些要求却扼杀了真正的他,让他的灵魂痛苦不堪。日本著名社会学者加藤谛三的新作,《人生的悲剧从当个乖孩子开始》,也许会给那些迫切希望孩子变乖的家长一些启示。你的孩子也许不够听话,不是那么百依百顺,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毕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