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担任大将,“长平之战”兵败身死。(网络图片)
战国时,赵孝成王即位第七年,秦赵长平之战开打,廉颇战绩平平。秦国派间谍用“离间计”,说秦国最害怕的是大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并不惧怕廉颇。
当时赵奢已死,赵王误信秦国计谋,撤下廉颇,欲任用赵括为大将军。虽经蔺相如极力劝阻,但赵王心意已决,不听蔺相如的意见。
赵括之母为人正直无欺,当她得到赵王要任用她的儿子赵括担任大将的消息,日夜坐卧不安。一是为赵国的安危考虑,二是为儿子的性命担忧。
她知道儿子不是大将的材料,这样的重任,他担不起。特别让赵母不放心的是,眼下赵国的军队,正在长平地区,与秦军对峙,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换了忠勇正义的大将廉颇,却让没有实战经验的儿子赵括走马上任,这样一定会打败仗。
如果打了败仗,丢城失地,这将会严重伤害国家,也会害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她决定写封信给赵王,陈述利害得失。
赵母在信上写道:
“我的儿子赵括,没有能力担任大将。大王不要以为他是大将赵奢的儿子,他就一定也有大将的才能。其实,他们父子之间,差距大着呢!他父亲赵奢在世时,做大将,每次得到大王的赏赐,从不留给自己和家里的人,全部分赏给作战勇敢的将士们。受命之日,整个身心都在带兵打仗上,从不过问家里的事。可是,我的儿子赵括,全然不像他的父亲,大王奖赏给他的金银财物,他都藏在家里,还时时准备着购置房屋田产。他的志向这样短浅,心胸这样狭窄,怎么能当好大将呢?我是从赵国的安危出发,请求大王不要委任我的儿子为大将。”
赵王接到赵母的信,摇摇头说:“天下哪有做母亲的,不为自己儿子升官而高兴的呢?赵括的母亲,不赞成儿子做大将,真是个怪人!我不能听她的话。”
赵母知道赵王不听自己的劝告,一定要任用赵括为将,生气地又给赵王写了一封信,说道:“我了解自己的儿子,可是大王您不听我的话,日后赵括打了败仗,这可不是我的责任了,请不要连累我!”赵王只得同意了。
果然不出赵母所料,赵括担任大将后,把廉颇原来制订的军纪都废除了。加上指挥失误,结果兵败身死,可怜赵国几十万士卒,都被坑埋了。赵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没有株连她。
当时,人们都称赞她:身为赵国子民,为人爱国、正直,有先见之明,不愿国家因自己的儿子而吃败仗!
身为人母,她更不愿儿子战死沙场,可惜冒死进谏,无功而返。最终白发人送黑发人,乃是人间至痛!
(事据宋代袁枢《通鉴记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