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明君主永乐帝朱棣(图)

发表:2017-04-10 00:1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永乐皇帝画像。
永乐皇帝画像。(网络图片)

少年英杰 靖难夺位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

聪明伶俐的朱棣,长相酷似朱元璋,所以从小就倍受父亲的宠爱。在小朱棣刚满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封他为燕王。

从洪武十一年(1378年)开始,朱元璋陆续将各亲王派到他们自己的封国去,洪武十三年(1380年),20岁的朱棣也进驻了北平封国。当时右丞相徐达奉命镇守北平,徐达不仅是朱棣的师长,也是他的岳父。在徐达的教导下,朱棣军事理论与武艺都迅速提高。

朱棣在徐达的严格教授下,练得一身好武艺,逐渐显露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后来明王朝胡惟庸、蓝玉案发生后,当年跟随朱元璋开创大明朝的开国元勋宿将几乎全给杀光了。这样北部防御蒙古侵扰的任务,朱元璋就只能交给二子秦王、三子晋王和四子燕王承担了,时称他们为“塞王”。

当然,朱棣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很有谋略。在同入侵的蒙古军队交战中,屡建战功。如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元残余势力南侵,朱元璋命令朱棣和晋王带兵北征。晋王胆怯,而朱棣置生死于度外,独自率傅友德等大将深入敌人后方,进军中正遇大雪,不少将领又主张立即出其不意地逼近了敌营,迫使元残余势力未战而降。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大喜。后来,朱棣多次受命北征元兵,多有战功,军权日重,威名大振。

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引起了诸王特别是秦王、晋王、燕王的不满。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

秦、晋、燕三王无不窥伺皇太子之位。为杜绝诸王对皇太子之位的觊觎,朱元璋决心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不久,秦王、晋王相继死去,朱棣两个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随后,朱允炆就在心腹大臣齐泰和黄子澄的怂恿下开始削藩。他们在筹划一番后,决定先削曾有犯法行为的周、齐、湘、代、岷等五王,砍去朱棣的手足,然后再行削夺。朱允炆于是开始削藩,下令将周王、岷王、代王、齐王的王爵先后削去,降为平民,而湘王则自焚而死。

听到五王的命运后,早就作好准备的朱棣为避免朱允炆猜忌,于是装疯卖傻,假装患有疯病。他整天披散着头发,在大街上发疯狂跑,大喊大叫。有时在街头上夺取别人的食物,狼吞虎咽,有时又昏沉沉地躺在街边的沟渠之中,数日不起。谢贵等人听说后,便借问候之名前来探查。当时正好是盛夏,烈日炎炎,酷热难耐,只见燕王府内摆着一座火炉,烈火熊熊,朱棣坐在旁边,身穿羊羔皮袄,还冻得瑟瑟发抖,他还在大声呼叫着喊冷。两人与他交谈时,朱棣更是满口胡言,让人不知所以然。张、谢二人见状,相互对视了一下,就告辞了。但谁知燕王府官吏葛诚告密说:“燕王是装病,你们千万别受他蒙骗。”两人闻后,正在犹豫间,朱允炆密令张、谢二人和原为朱棣亲信的北平都指挥张信设法逮捕朱棣。

这时的张信犹豫不决,回到家中把事情告诉母亲,母亲说:“这件事不能这样办,我听说燕王应当据有天下,王者不死,难道是你一人所能逮捕的吗?”张信权衡利害,决定还是告诉朱棣。他换上便服,乘着妇人车,偷偷进入燕王府,将皇帝下旨逮捕朱棣的消息,一一密报于燕王朱棣。

朱棣当即计杀谢贵等人,并于公元1399年秋,以“清君侧”为借口,以“靖难”为名,起兵南征。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爆发。朱棣起兵后,便将耿炳文率领前来讨伐的30万大军击溃。

朱允炆只得命李景隆率50万大军出征。朱棣听说后,喜不自禁地说:“从前汉高祖用兵如神,还只能率兵十万。李景隆这个小子,腹中空空而又盲目自大,给他50万人马,真是自取灭亡。”

朱棣便设计把固守北平的重任交给儿子朱高炽,自己领兵直趋永平大宁,临走时又故意撤去了卢沟桥上的守兵,以引诱李景隆深入。李景隆不知是计,听说朱棣已率师援救永平,果然匆匆忙忙直奔北平而来。大军过卢沟桥时,李景隆见没有一个士兵守卫,便喜不自胜地说:“不守此桥,我看他是无能为力了。”遂命大军直逼北平城下。

朱高炽严遵父命,坚守不出,连城中的妇女也被动员出来参战。李景隆所统帅的部队,却号令不严,人马虽多,但都是些贪生怕死之徒。只有都督瞿能勇敢善战,他率领自己的儿子及前锋部队,直杀入张掖(yè)门。正当胜利在望的关键时刻,心胸狭窄的李景隆怕瞿能得了头功,不仅不发援兵,反而勒令缓攻。这样就给燕军以喘息的机会。朱高炽命令将士连夜向城墙泼水,天寒地冻,瞬时便结下厚厚的一层冰。等李景隆率大军赶来,早已失去了战机。

朱棣击败永平的辽东军队,又设计攻破另一重镇大宁。在收编了大批军队之后,挥师北平,与坚守在城内的长子朱高炽里应外合,大败李景隆的部队于城下。李景隆率先逃跑,连夜奔回德州。士兵见主帅已逃,也都落荒而逃。

不久李景隆又纠集60万大军北上,与朱棣在白沟河展开决战,结果又遭惨败,朱棣率军尾随追击李景隆的溃逃部队,在济南将其一举歼灭,朱允炆的精锐尽失。公元1402年,朱棣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进占镇江,并准备进攻京城。

朱棣拒绝了朱允炆的求和,率大军兵临京师城下,据守金川门的谷王和李景隆开门迎降,京师遂破。朱允炆的去向不明,历时三年之久的皇位争夺战,终于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公元1402年,朱棣即位称帝,是为明成祖。

整顿国政 传扬国威

明成祖在位期间,吸取建文帝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一是设立内阁。朱棣即位后,设立内阁。内阁成员俗称阁臣,也叫殿阁大学士。永乐年间,内阁成员不仅可以和皇帝从容议事,而且可以帮助皇帝阅读奏章。此外,阁臣还有一个特权,即可以向皇帝上“密揭”,也就是打小报告,这就无形中提高了内阁的身价。明成祖让解缙、胡广、杨士奇、杨荣等七人入直文渊阁,他们都来自翰林院,官级虽只有五品,但都才华出众。明成祖对他们很重用。由此看出,明成祖设立内阁不过相当于内廷秘书处,其权力无法与前代丞相相比。但是,它的设置对于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对于加强中央集权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削藩。朱棣是以“藩王”起兵“靖难”而夺取皇权的,深知藩王拥兵过重对中央皇权所造成的威胁。他即位后,立即恢复了被建文帝削去王号的诸王爵位并给予大量赏赐。但几个月后,他就陆续剥夺了藩王的兵权。

创设东厂是明成祖第三项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明成祖即位后恢复了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又设立了特务组织——东厂,由宦官掌握。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明成祖广泛使用厂卫特务,他们四处刺探官民言论。上至太子、亲王、驸马,下至普通官吏、平民百姓都处在特务们的严密控制下,就连这些监视别人的特务也处在别的特务监视之下。明成祖时锦衣卫头子纪纲气焰熏天,天下人似乎都在他的监视之下,没想到还有人在监视他。监视者向明成祖密告纪纲罪恶,明成祖随即将纪刚诛杀。可见,无论谁有越轨行为,马上就会被最高统治者知道。

削藩之后,如何加强北方的军事力量,以防外寇入侵这一问题。朱棣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迁都北平。北平是朱棣的发祥地,且距北面边防很近且屯集有重兵。

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下令修建北京宫殿,并重新改造北平旧城。

永乐十八年(1420年)工程竣工。就在这一年,朱棣宣布自明年起,以北平为京师,改南京为留都。永乐十九年(1421年)春,朱棣正式车驾北迁。

朱棣即位后,在加强皇权、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同时,在经济上继续推行朱元璋休养生息、移民屯田和奖励垦荒的政策,努力恢复社会生产。

长达三年的“靖难”之役,淮河以北的广大田地,杂草丛生,荒凉衰败。朱棣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振兴农业经济。迁移苏州等十郡和浙江等九省的灾民充实这一地区。在“靖难”战争中遭受破坏严重的地区,政府还发给耕牛、农具,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同时,朱棣还采取严厉措施,惩处贪官污吏,限制僧道发展,赈济灾民。

由于这些措施得到了有力的推行,使永乐朝的农业经济比洪武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注重文化典籍的搜集整理工作。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授命解缙组织编纂《永乐大典》。他要求“书的内容要务求详备,凡有文字以来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以至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都要收罗进去,毋厌繁浩。”根据朱棣的旨令,先后调集了3000多人,用了4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拥有22937卷,约3亿7千万字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类书的编纂任务。朱棣审阅后十分满意,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收集了自先秦至明的许多文献资料,为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起了重大作用,在客观上为保护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对外关系上,朱棣一面广泛吸引外国使臣来中国贸易,一面派出自己的使团走出国门,出访外国。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对这次大规模的外交活动,朱棣做了多方面周密的准备工作。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下令在翰林院开设“八馆”,训练培养通晓外国语言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同时朱棣还命令福建沿海修造大批海船。仅永乐五年就建海船749艘。这些船只很大,长约147米,宽约60米,可乘千余人。组织人才齐全的出使队伍。郑和的这支队伍除士兵外,还有各种行政和后勤人员,如医官、文书、翻译、工匠等等,应有尽有。

永乐三年(1405年)七月,郑和率领27800多人的远航队伍,带着大量的丝织品、瓷器、铁器、布帛和充足的口粮,日用品等,分乘62艘宝船,自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集合启航。

郑和的船队首航直抵占城(今越南),然后往南到达爪哇、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再往西航行到满刺加(今马来西亚)、古里(今印度南部)等国。穿过马六甲海峡继续向西行驶,最远到达波斯湾沿岸和非洲东南部。

自此之后,郑和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先后29年,七次下西洋,行踪遍及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每到一个国家,都以明朝使节的身分,向当地国王宣谕明成祖的诏书,以宣扬中国皇帝的皇恩浩荡。向当地的国王或首脑赠送皇帝朱棣的礼品,表示建立邦交,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诚意,并邀请他们来中国访问。并同当地官府进行贸易,从各国收购了许多象牙、珍珠、珊瑚、香料等物品,受到当地人们的热情欢迎,人们称大明船队为“宝船”。

郑和遵照朱棣的命令,远航西洋,这是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大大促进了我国和亚洲、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许多国家的国王、首脑或使臣,纷纷来到中国访问,建立了邦交和贸易关系。

发展生产 巩固边防

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为我国满族人民的祖先。在秦以前,女真叫肃慎,隋唐又叫靺鞨(mòhé),辽代后始称女真。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即派邢枢等使臣前往奴儿干地区诏谕。女真各部的首领相继归附,在开原设立马市,同海西、建州两部进行交易。同时,发给女真酋长许可证,每年都可到指定的地点做买卖。对于前来参加马市贸易的女真族首领,朱棣还命当地官员赏以猪羊酒席,以资鼓励。因此,在整个永乐朝,女真族都按时入贡,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西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个别地方还停留在奴隶制时代。这些地方长期以来实行土司制度,即利用当地少数民族上层人物进行统治,长官世袭。明成祖取消世袭土司,委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担任当地的知府、知州、知县等,变间接统治为直接统治。设立了贵州布政使司,此后,贵州就成为十三布政司之一。它的建立促进了当地落后生产关系的变革,改善了广大劳动者的社会处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明成祖对西北地区及南海诸岛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经营。通过对边疆的经营,不仅加强了对边疆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边疆的发展,而且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朱棣在发展大明同周边各民族关系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对敌对国家或藩属则断然进行武力征讨。

元顺帝逃往漠北以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死于应昌(今内蒙多伦县东北)。蒙古贵族逐步分裂成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其中鞑靼部最为强盛,时常南下侵扰明朝边境。朱棣一面与之修好,封各蒙古部落酋长为王,赐予金银、布帛、粮食等物品;另一方面积极防御,从嘉峪关起沿着长城进入辽东至鸭绿江一线,先后建立了9个边防重镇,即所谓九边。这九个军事要塞都配有精锐军队,以抵御蒙古贵族的南下侵扰。

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朱棣派使节赴鞑靼通好,但使节反被鞑靼杀掉。朱棣大怒,七月派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征讨鞑靼,但由于丘福轻敌妄进,10万人马在胪朐(lúqú)河(今克鲁沦河)全军覆没。消息传到京师,朱棣怒不可遏,决定亲自率军北征。

永乐八年(1410年)春,朱棣率师北征,命户部尚书夏元吉留守北京,接运军饷。自己亲率50万大军远征。五月,人马行至胪朐河。本雅失里不敢接战,北逃斡(wò)难河。朱棣挥师追杀,两军遂大战于斡难河畔。朱棣率军冲锋掩杀,大败敌众。本雅失里丢弃辎重牲畜,只带着7骑渡河逃走。这次亲征,沉重打击了鞑靼势力,使其在相当长的时间不敢南下侵拢。

朱棣首次北征鞑靼告捷后,又先后四次亲征漠北。朱棣数次发动对蒙古贵族的征战,一方面有效地防御和打击了其侵扰,但也确实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第三次出征,仅运输粮草一项,就用驴34万匹,出征收效不大,最后,朱棣积劳成疾,竟病死在远征途中。

朱棣卒年65岁,在位22年,他一生勤政事、重桑麻,注重发展外交,巩固边防,政绩颇多,称得上是明代少见的英明君主。



责任编辑:润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