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滞胀的压力仍然存在

发表:2017-03-10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7年3月10日讯】3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至0.8%,预期涨1.7%;PPI涨7.8%,创近9年新高,预期涨7.7%。

2月中国CPI意外大幅回落,显现出通胀压力短期有所缓解,但PPI再创新高,通胀前景未消。大部分分析师认为,未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仍然易紧难松。

对于通胀前景和货币政策走向,分析师们有所分歧。九州证券邓海清认为,2月CPI数据表明,“滞胀论”纯属杞人忧天,不可能出现因为增长和通胀导致的货币紧缩。但是,海通证券姜超、独立经济学家徐阳均指出,潜在通胀压力将继续制约货币政策空间。

此外,交银国际洪灏还指出,通胀数据显示生产商利润率下降,内需仍然很弱,尤其是在中国新年的消费高峰期。如是,共识认为的周期复苏很可能很快会被证伪,或强度远低于预期。

首先,考虑到“中国新年错位”,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今年的CPI应把1-2月结合起来看更加客观。相对于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2.08%,1-2月CPI同比上涨1.7%,CPI整体上仍出现了不小的降幅。章俊认为,今年货币政策的关注重点不是控通胀,而是去杠杆和防风险。

货币政策方面,从CPI来看,2017年存贷款加息的可能基本不存在,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快速上调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但仍然存在因为将2015-2016年的“稳健略偏宽松”修正到“稳健中性”、缓慢适度上调OMO利率的可能性,这主要取决于金融系统风险的问题,而不可能出现因为增长和通胀导致的货币紧缩。

但是,2月CPI和PPI剪刀差继续扩的事实,也引发很多分析师预警,PPI的涨价因素会继续向CPI传导,从而提升潜在的通胀压力。

独立经济学家徐阳指出,一方面,企业盈利被积极地支撑;另一方面,潜在通胀压力继续制约货币政策空间,货币政策将从中性偏宽松继续转向更加中性甚至边际上收紧。因此,全面的收紧尚未到来,考虑到楼市泡沫潜在的破裂风险,以及经济增速或将再次放缓。

同样的,海通证券姜超也认为通胀预期未消,货币方面易紧难松。

交银国际洪灏指出,CPI和PPI数据显示,生产商利润率下降,内需仍然很弱,尤其是在中国新年的消费高峰期。如是,共识认为的周期复苏很可能很快会被证伪,或强度远低于预期。

章俊指出,虽然“再通胀”依然是今年全球经济的主题之一,但考虑到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在货币政策层面会做出反应,整体通胀形势可控。而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立场已经开始转向中性,因此货币环境会略微收紧。

此外,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还指出,今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的一年,除了中央引导去产能规划之外,对于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提高本身也起到了除产能的效果,不能达标的企业就会被关停,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但由于供给侧改革推进导致的工业品价格上涨是是对过去以牺牲环境来控制成本的扭曲现象的一次性纠正,因此不能完全被完全解读为通胀,所以很难说需要货币政策对此做出反应。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辛荷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