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周信芳剧照。(网络图片)
接续〈【忆海钩沉】京剧知识浅谈(二) 〉一文
(二)京剧的兴衰
3、京剧变革阶段(1937~1965年)
1937年2月梅兰芳出资建立的长安戏院开幕,言菊朋、裘盛戎等作开幕演出。3月马连良筹资兴建的新新大剧院开幕,马连良主演《甘露寺》。7月发生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了八年抗战时期。这年11月是富连成建社35周年,35年已经培育出700名学生。
在日伪时期,1941年梅兰芳留须不演,1942年从香港迁往上海。1942年杨宝森为示民族气节连续演出全本《杨家将》。李盛藻响应,演出《洞庭湖》(即岳飞抗金故事)。这年6月言派创始人言菊朋在京去世。1943年1月程砚秋拒绝为日寇演出,隐居北京远郊青龙桥,荷锄务农。这年5月,余派创始人余叔岩在京病逝。杨小楼是在北京沦陷时期去世的。
在日伪时期,北京仍然有30多个科班演出。老演员死的死,罢演的罢演,便给了青年演员施展才能的机会,于是出现了四小名旦,即张君秋、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
张君秋(生平1910~1997年),师从王瑶卿、尚小云、龚云甫。李世芳(生平1912~1947年)师从梅兰芳。毛世来(生平1911~1996年),师从荀慧生。宋德珠(生平1918~1984年)师从程砚秋、于连泉。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京剧名演员是厉家班的厉慧良(老生)、厉慧斌(老生)、厉慧兰(武生、老旦)、厉慧森(丑),厉慧敏(全才)。山东的赵荣琛也到重庆演出。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梅兰芳、程砚秋重返京剧舞台。1946年9月杜月笙庆六十花甲,邀请京剧界举行义演十天,参加的演员阵容空前绝后。有小翠花、姜妙香、马富录演《拾玉镯》,裘盛戎、张君秋、杨宝森、刘斌昆、芙蓉草演《法门寺》。谭富英、李少春、马连良、李多奎、袁世海、叶盛兰、麒麟童、梅兰芳演《龙凤呈祥》。小翠花、叶盛兰、马富录、李少春、刘斌昆演《大翠屏山》。谭富英、张君秋演《武家坡》。马连良、袁世海、马富录、梅兰芳演出《打渔杀家》。
中共在大陆建立政权以后,对京剧实行名为“三改”实为摧残的政策。为什么这样说?请看“三改”的具体内容。
三改即“改人、改戏、改制”。改人就是对京剧演员进行思想改造,用党文化给演员洗脑、换脑,中共改造人向来是顺者昌,逆者亡。拒绝改造就进行批判斗争,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人会记得这种斗争场面。
改戏就是禁止上演许多传统戏。把源于中国古典文学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三侠五义》等历史题材的戏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一概禁止演出。
改制就是取消私人剧团。没收私人剧团的资产,将其改为国有化。比如1954年建立中国京剧院,梅兰芳出任院长,演员有李少春、叶盛兰、张云溪、叶盛章、李宗义、李和曾、李洪春、袁世海、张春华、杜近芳等。1956年建的北京京剧院是将原来的马连良剧团、京剧二团,三团合并而成。马连良任团长,演员阵容有: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李少春、吴素秋、童保苓、谭元寿、马长礼、姜铁麟、李韵秋等。
1955年在上海成立上海剧院,周信芳任院长,演员有李玉茹、童芷苓、纪玉良、迟世荣、刘斌昆等。天津京剧团是1952年建立的,名誉团长是周信芳,演员有高百岁、高盛麟、陈鹤峰、关正明等。云南在昆明成立云南京剧院较晚,是在1960年,首任院长是刘奎官,以后是关肃霜。
1945年以后,台湾京剧界有四大老生,即周正荣、哈元章、胡少安、李金荣。旦角演员有章云、金素琴、顾正秋、张延芬等,五、六十年代台湾还建立了几所京剧学校,即大鹏、复兴、陆光和海光。
1937年以后,美国华人民间也相继建立了一些京剧团体。主要是票友会。在京剧发展过程中,演员的天赋和善于学习,钻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演员成名以后,就有后来者求教、模仿,于是形成了若干流派。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谭(鑫培)派、王(瑶卿)派、余(叔岩)派。
在他们之后,又出现了若干后起之秀。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一一介绍了。在此,只将其流派名列出:麟(周信芳)派、马(连良)派、言(菊朋)派、杨(宝森)派、杨(小楼)派、盖(叫天)派、姜(妙香)派、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张(君秋)派、金(少山)派、裘(盛戎)派、李(万春)派、肖(长华)派、筱(翠花)派、于(连泉)派等。
京剧变革阶段,著名的老生演员有:余叔岩(生平1898~1943年)、周信芳(生平1895~1975年)、马连良(生平1901~1966年)、言菊朋(生平1890~1942年)、杨宝森(生平1909~1958年)、谭富英(生平1906~1977年)。
4、京剧危机阶段(1966年~至今)
中国京剧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大陆再次遭到“文化大革命”摧残,从此一蹶不振,开始走下坡路了。“文革”期间,除了毛夫人江青扶植的“革命样板戏”以外,其他京剧传统剧目一律禁止演出。演员被打成“牛鬼蛇神”,遭到批判斗争。身心遭到严重摧残。剧院被移作他用,如马连良建的“新新剧场”被改成“首都电影院”。
马连良、荀慧生惨死在“文革”批斗中,盖叫天受迫害后于1971年去世。尚小云处境更惨,“文革”以前他就受排挤出北京去了西安,“文革”中遭到抄家、批斗。1967年病逝在西安时,他的全部家当就剩下六根筷子三只碗,这种凄惨景象令人心酸。著名琴师杨宝忠在1967年12月被批斗后关在小屋里,冻饿而死。肖长华也是在1967年被迫害死的。
在我记忆中,在“文革”期间去世的著名京剧演员还有:姜妙香(1972年去世)、李多奎(1974年去世)、于连泉(1967年去世)、芙蓉草(1966年去世)、高百岁(1969年去世)、叶盛章(1966年去世)、裘盛戎(1971年去世)、言慧珠(1966年去世)、周信芳(1975年去世)、叶盛兰(1978年去世)、盖叫天(1971年去世)、李少春(1975年去世)、奚啸伯(1977年去世)等。
此外,还有鼓师杭子和(1967年去世)、著名琴师徐兰沅(1967年去世)、王燮元(1970年去世)。以上仅是我所知道的,肯定还有许多遗漏。
十年动乱结束以后,尽管大陆的戏剧界竭力想振兴京剧,当权者例如李瑞环等也为挽救传统戏做了努力,为京剧已故名演员搞音配像资料,这也有利有弊。有利者,保存了一些名演员的唱腔音乐,也可以让后人知道京剧艺术的舞台形象。而其弊端则是那些配像演员的做工、表演怎能替代前辈的真功夫。相由心生,京剧前辈的舞台形象是他们用心在表演,这个内心世界年轻演员是继承不来的。这种配像形式岂不是以假乱真吗?
京剧进入危机,从表面客观原因上看好像是时代变了,已经是电子信息时代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机、多功能手机充斥世界。年轻人爱在网上漫游,爱玩游戏机,爱听那些具有刺激性的流行音乐,看惊险电影。老年人爱看电视连续剧,爱旅游,爱健身操。
但是,真正原因是京剧的生命已经被中共摧残,伤了元气了,鼎盛时期过来的演员已经越来越少,真正喜爱京剧的观众已经越来越少。即使有些老年京剧迷,人已经退休,少的可怜的那点养老金,仅顾吃住花销还不够,更舍不得用来买昂贵的戏票。时过境迁,想恢复往日的辉煌确实不容易。
2005年中国大陆京剧界举办了一个“京剧历史,现状与未来专科研讨会”。文痞何祚庥在会上又大放厥词,鼓吹京剧要走向全球化。读者要警惕了,这是中共赤化全球幽灵的再现。京剧不属于中共,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何痞子这个政治流氓在此夸夸其谈,全然不是关心京剧的未来命运,而是为他自己沽名钓誉。国外华人爱京剧和京剧走出国门,与这个政治流氓毫无干系,摧毁和断送中国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恰恰是他这样的文痞和他的后台。
京剧是门综合艺术,它集文学、音乐、美术、武术、杂技、声乐等于一体,它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京剧故事取材于中国历史和神话传说。比如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演义》、《杨家将》等等,都是以真、善、忠厚、礼义廉耻、仁爱为道德标准的,他们都是京剧创作的源泉。京剧唱词用词严谨,即偶句体,是七字句(上四、下三)或十字句(三、三、四),上下句也是由古体诗发展而成的模式。因而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没有文学修养,也难听懂看懂京剧。
德国学者钟维光说:“京剧的危机在于传统危机”。他指出是集权专制的中共彻底毁灭了中国民众的传统生活,传统道德观念,传统思想感情。他说“共产党文化犹如癌细胞”,“正在继续毁灭我们民族艺术和我们中国人的生活,生命”。此乃真知灼见也!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中共“党文化”多年的摧残践踏,京剧赖以生存的沃土已经遭到了破坏,怎能不危机!
京剧在历史上,曾经给国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净化。因为它寓教于乐,它崇尚真、善、美而批判假、恶、丑,它弘扬忠厚仁慈,弘扬礼义诚信,因此它对维护中华传统的道德观念作出过巨大贡献,也为中国艺术和文明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形象。请读者记住,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造就的一朵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