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魏永良,武安市老上访户,唐朝名相魏征直系后裔,1970年出生于河北省武安市百官村,1994年因受骗倾家荡产,在上访维权过程中家破人亡,1996年3月27日《邯郸日报》法制周刊《“温柔”的陷阱》报道了魏永良被骗倾家荡产的遭遇,1996年4月时任河北省公安厅厅长的刘金国对邯郸地区有影响的魏永良被诈骗案向邯郸公安局时任副局长陈庆恩做出批示,要求尽快处理魏永良被诈骗案。
《邯郸日报》法制周刊96年3月27日的专题报道。(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多年上访的魏永良在走投无路之际得知刘金国升任中纪委副书记后,于2016年5月向刘金国再次反映冤情,刘金国得知魏永良案至今不解决反被劳教多年的遭遇后,当月传真批示河北省解决魏永良案。很快武安公安局接到上级层层批示。
当时蒙在鼓里的武安市公安局接到刘金国的批示,不清楚为何刘金国如此重视魏永良案,知道事关重大又不清楚我向刘金国书记具体反映了什么问题?武安公安局信访科杨科长追问我:到底你向刘金国写了什么?为什么刘金国如此重视?当月向我要走了控诉材料,当然公安局也明白魏永良不是刘金国的亲属,要不然也不会一拖就是二十多年。
然而,接手魏永良案的武安市公安局长黄玉凯,自知干预此案的原河北组织部长王章林(音,大名籍)得罪不起,更惹不起中纪委刘金国的督办,干脆走人升任邯郸公安局副局长(不知何因,至今没有走成)。武安公安局信访科长杨丽霞面对刘金国的督办,不敢怠慢,从5月份开始向黄局长多次汇报并答复魏永良一定解决!然而面对局长一提到解决魏永良案就传出马上调离的风声,杨科长也是一脸无奈!歉意对魏永良说:“对不起……永良……我真的尽力了……想尽快了结你的案子……我只有向局长汇报的权力……以后只有看你的造化了……”
时至今日魏永良被诈骗案没有丝毫进展!
冤有头,债有主,魏永良冤案悲剧的发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他是魏征后人,这也是本文所要叙述的……。
《北迁碑记》揭开百官村魏氏家族之谜
2014年的清明节,百官村整理魏氏家谱的医生魏东升向我提供了一个辗转从邢台魏氏拿来的一个魏氏家谱,家谱中记载了1932年抄写《北迁碑记》和拜访魏家佛堂的经过,原文如下:
魏征祖庙简介(由魏征后人第49世魏品高(魏亷)记载(见武安市西大河村魏氏家谱))
回忆民国二十一年,即一九三二年,魏亷担任了武安县医院院长。因公到徘徊镇工作,离百官村很近了,想到祖庙看看,邀了一位向导同伴到了百官。进村就询问祖庙的经管人,我见了家庙社首的儿子说明我的来意,要求他作引导。看他有些不耐烦、说话很厌烦,把我们领进家庙前院,东屋是个临街的小饭店,倒上两大碗白开水,他说回家取钥匙,另外请来了一位老年来作指点,我很喜欢,但是现在他的名字我不记得啦。我俩随走随交谈,开了正殿门展望甚是威严,大拜殿有大香案石刻供品摆供献燃香朝拜,慎终当追远,盂酒作祭奠,见着大庭真宽展,正中供桌是石刻,七尺高的牌位供中间,上写“天地君亲师之位”,方宋体金字很庄严,两边供着整间四栋大佛龛,正面两侧八乘十,两山墙是五乘二十小间的大佛龛,全有线丝绸罩外加锁子串,看来是为了保安全,这样家庙可以说是全地球上一奇观。这就是常听人说的三大间套着三百六十小间,祖位分四股,全在墙角和门两边,地面铺棕垫,各设有供桌和香案,全是陈旧不堪。向导说近几年人心大变,过去分辈来齐拜,后来乱拜,分股摊,现在过年在庙门外边先向祖庙恭手敬,随后大家乱搭讪。正月期间有贤孙专来敬祖烧香火,平素无人珍惜更无人照看,只有一个看庙人是外姓孤老汉,社里供给食住烟火钱,住有三间房,他的责任是打扫庙院照看大拜殿,无论谁来开门必须通过他陪伴,其他都不管。我们在东院小铺用过中午饭,起响后又到老坟上看了看,正中有百美碑一幢,大片荒凉芜际野荆丛生,只有一条毛毛小道通里边。就在始祖百美碑前摆供行祭奠,坟上只有这幢碑其他记载难找见。老坟后靠蚂蚁岭,前照卧牛山,当地水源经常干,祖坟四十亩荒芜真难堪。在坟上同向导谈,大家摊钱植柏好发展,回村找社首始终没见面。说话之间天色晚,回到饭铺用晚饭,饭后来了几位本姓老年来座谈,提起家谱事,说新谱尚可全,老谱丢掉好多年,据说边外有个大楼村乾隆九年派人来百官,抄谱多天无人管,那人抄谱过厌烦带上老谱黎明早回边关。听说他的祖先叫魏百谮,由此新旧继续难连贯,思想起来都是哀声长叹,谁能去把老谱追还,只有将来再看、到那时真使大家赞。(一九八二年冬月 魏品高写于邯郸新居)
《北迁碑记》
择抄百官祖庙西二廊碑,字迹模糊,测意填成诗句,若有差别之处,乃为抄录之错。大意是说:
始祖魏长贤,是小官吏出身,原籍河北巨鹿下曲阳人,隋末死于故里。其子魏征字玄成早年参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后投唐,辅佐唐太宗安定天下立了大功,官拜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下传三十二世,至明朝初年,家族应诏北迁(1414年),来到武安百官村落户。永乐十九年(1421年)祖庙筹建备料,二十一年(1423年)竣工,洪熙元年(1425年)刻碑留念,主持人魏佰(伯)美执笔,写移民诗于菊月(农历九月) 。
诗云
祖传距今千数年 更朝换代几时迁 瓦岗烕隋唐兴起 五代归宋破山川
金辽乱华元遭难 明初随迁移武安 永乐十九建祖庙 冩诗刻石叙本源
水有源头山寻峰 魏氏故里在曲城 始祖长贤教有方 志向四海事竟成
太祖魏征字玄成 官拜宰相郑国公 前后氏陈二百事 敢犯上颜谏奏真
著作类礼二十卷 太宗敬重甚尊禅 保存秘府铭心克 对书似镜照言办
辅佑唐业二十传 五代隔据人心变 壮年抛笔从戎争 参加义军灭梁战
梁灭宋兴金元乱 魏氏隐居伏牛山 明初义军又兴起 随军北上往囬迁
祖辈上谱三十二 北上我辈三十三 途径孟津住黑店 多梦邵老指明见
星夜送眷上渔船 当被黑店贼发现 蜂涌而至围渡口 搜船引起白刃战
正气凛人冲牛斗 怒眉奋战剑光寒 艄工橹桨全助战 黄河滩边斗凶顽
邙山脚下除恶霸 地方百姓谢苍天 锐剑刺杀厐黑虎 遗尸片野死伤惨
杀虎英雄魏伯赞 名震黄河两岸边 佛重贼人当财宝 舍命捍维铜佛全
邵公劝咱快上船 龙潭虎穴少畄连 结合家族把人点 三十三世伤三员
急速寻尸把人找 一死两伤抢救难 暂且抬起送上船 家族老小哭连天
止涙捧酒谢艄工 感谢邵公心良善 拔剑相助冒风险 救命恩德怎能欠
含涙别袂下撬板 沿途太平邵公愿 风餐露宿道上苦 洪洞城里办移迁
分路来到武安境 百官村上把家安 开荒掘地六七年 首先修房顾吃穿
风调雨顺年成好 地广人稀积余钱 大家商量建祖庙 再为古佛从雕龛
䋲武殿里祖遗产 三百六十风铜佛 沿途保护较安全 佛象历史讲来源
尔等注意妥保管 唐代佛教广阔展 天竺入贡到长安 一堂佛象三百六
太宗珍视当宝覌 怀念魏征奉祖庙 每日早晚燃香烟 途中断香险遭劫
佛显灵光贼遭殃 这些珍藏民间少 家族爱戴迁北方 风铜似金产西天
印缅进安敬佛堂 天竺圣僧铸佛象 国家朝廷刻印章 分两尺寸都有限
后人深思如何办 千载罕见到今天 世代负责重如山 祖辈光荣后代愿
伯美务农文学浅 之乎者也矣哉焉 那如开门就见山 不拘格律冩诗篇
力求文体通简便 笑破肚皮谁可怜 不求他人敢握管 说明事实与来源
祖上业迹是当然
(洪熙元年竣工刻石留念 洪熙乙巳菊月吉日)
盗冩家谱的记事
据说:乾隆九年孟春时口外来了一个抄谱人,自称是佰谮(赞)后人,家住大楼村,千里跋涉,特来抄谱。百官家庙社留住于家庙学房,每天到祖庙里抄谱不停。过了几天,此人不辞而去,再找老谱已经不见了。家庙社社首们互相瞒怨,再无人去大楼村寻找追回。老谱是伏牛山带来的三十二世唐、宋、元、谱,从此以后只好以百美先祖往下传代。老谱被口外大楼村盗去,“口外”是哪个口外、是张家口、还是杀虎口、冷口、南口、喜峪口等,长城以外统称口外,但是大楼村可能不会有重的,希晚辈留意何时能够追回为盼。
魏氏家族对百官村的奉献
清末民初,一场社会变革也影响着地处偏僻的小山村——百官村,其中一户三代单传的人家魏武锁(我的太爷,字恒春,有六子一女(青山字天一,双山字地一,(女儿夏庄与双山是双胞胎),福山字太一,未山字冠一,有山字万一,土山字志一(年轻时铇土被砸死无后))。家庭虽然过得去,但由于子女众多,考虑到树大分枝,也不得不为生计考虑,当时,武安的药商兴起,闯关东成了一条振兴祖业的出路。
魏武锁为了保持家业兴旺要求儿子们不许分家单过,并和伯延药商房家建立联系,合作在东北开药铺。武安伯延房家的药材生意最大,也最有名。我们魏家的药材生意也是越做越大。挣钱的魏家兄弟,又建房又置田产。当时百官村一个小的卫氏家族打了一口水井,不让外姓吃水。魏武锁的父亲魏安然(字乐命)把一家人叫到一起说:百官村的魏家历来是一个扶危济困、积德行善的家族,咱家日子宽松了,也不要忘记困难的其他人、更不能助长自私自利的事情在百官村蔓延。最后我的祖辈们不惜代价将有水井院子买下,并给了户主卫刘锁(光棍)很满意的费用。当然卫刘锁出卖院子和水井得罪了卫家人,只好到附近固镇村落户(固镇村志记载的魏刘锁民初迁来固镇的缘由)。魏家从万年买来碾盘等物,把水井的配套水桶等物备齐,把有水井的院落改建成油坊、磨坊、加上碾米的木头风扇,老魏家更把家里一匹老马拴在磨坊任由村民使用,并给魏家后裔立下家规:“碾磨千家用、吃水不用问!即便自家人要用,只要有人先到,就不能把人家撵走,也得等人家用完了再用!”当然,这句话是什么来历?是不是祖先遗训?我无从考察,但老魏家做到了“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传统。虽然不属于政策法规硬条条,但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这是道德,是文化。”老魏家也不记前嫌,卫家人吃水、磨面、碾米和百官村其他村民一样待遇。卫家人也许是感觉家族太小,后来将卫姓改成魏姓,但却不是魏征后裔。
村民魏元善(与魏安然一辈),开明绅士,拥有良田千亩,在大灾之年舍善施粥。他还无偿地将山西武乡产业捐建给当地政府兴办学校,武乡县人民为感谢其善举,不远千里为他送上“捐资助教”匾额,悬挂在“花坊院”大门之上。人称“魏善人”。(本节选自武安村典)
我的青山奶奶由于会一手特好的针线活,在魏家困难时期,更是靠针线活养活了一个大家族。当别人预感到世道要变坏将田地纷纷出手的时候,不明就里的青山奶奶又置办了300亩土地,青山爷爷民国成立后又当上了保长,这些事情在日后注定了青山爷爷上断头台的命运。
共产党进入武安的历史背景
1937年12月随着国民党撤离武安,武安被日军彻底占领,共产党乘机进入武安“抗日”。
李聘三,磁山东孔壁人,早年留学日本,1937年12月前往邯郸迎接日军侵入武安,
此图是日军进入武安老照片。(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有关资料记载:
1938年2月中旬,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在司令员张贤约、政委张南生带领下,由山西来到武安馆陶川。这里属深山区,距县城较远,非常有利于抗日活动的开展和根据地的创建。1938年初,由陈赓率领的386旅由冀西南进入豫北活动。5月19日,129师386旅(771团、772团)在旅长陈赓率领下,从山西进入武安继城镇,改编武伦佩部为“冀豫边游击支队”。
从此开始,武安县境在共产党的控制下,发生了……。
129师先遣支队的地下党在1938年8月首次进入百官村活动,这支声称“抗日”的队伍,立即得到了百官村民的大力拥护,尤其是魏姓地主为了保证地下党的安全,更主动将地下党请进魏征家庙,利用魏家族人的名义作掩护,从此开始了地下活动。然而事情的发展令百官村民无法预料,从此开始,那个贫者乐贫,富者济贫施善,民风淳朴的百官村便渐渐脱离了原来的轨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场谋财害命、杀人越货、制造仇恨、摧毁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运动。
在日军占领武安期间,日军只有唯一一次进入百官村,当时日军为了抓捕共产党,悄悄将百官村包围了,但事先得到消息的共产党早已转移,在村南山上制高点的日军误以为是共产党活动,开枪打死了4位走动的村民,进村搜查到魏家佛堂时,日军也被铜佛惊呆了,皇宫都难见到的奇观,在这个偏僻的民间山村竟然见到了。日军也许是预感到这个村子的先祖来历不一般的缘故,崇尚佛教的日本人拜完佛像后,再也没有骚扰过百官村。在日军的铁蹄下,唐太宗御赐魏征家族的360龛铜佛竟然安全的躲过了一劫。
魏征家庙一景。(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魏日盤做为共产党员农会主任,每天的工作就是派粮派款,到我们家的时候每次都是500大洋,少一个子都不行。今天拿走钱了,让抓紧准备,停一两天再来取。天长日久之后,我们家只好变卖田地应付……。
1944年,我爷爷弟兄五人在赤贫的情况下分家了。
1945年日本人在美国原子弹的打击下,终于投降离开了中国。我爷爷兄弟五人真正的厄运才刚刚开始……。
我的大爷爷魏青山(字天一)由于当过民国保长而被农会关押起来,青山奶奶为了儿子活命,带着最小的三儿子(元喜)忍辱改嫁给青烟寺村一个叫花子(王姓)。不久伯父王元喜就参加了高树勋的部队,由于年龄太小,王元喜当了许大本(音,煤炭部第一任部长,后任广东省委书记)的警卫员。一年多以后,在1946年以收买土匪杀害魏日盘的名义,将魏青山和本村所谓土匪范小九(此人至少没有祸害百官村,有后人,生活在河底村)杀害于百官村南戏楼西侧。
百官村戏楼。(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据魏青山的曾孙魏文祥回忆,枪毙太爷的时候,他的父亲魏东良还是抱在怀里的娃娃,临死之前,魏青山亲了亲他的孙子魏东良(今天魏东良早已过世,他的一生再也没有踏上过百官村的土地),魏青山有三个儿子,长子长喜是个很有名的中医,擅长针灸,在抚顺人民医院工作,1968年在“文革”中和夫人一起自杀,没有孩子。次子全喜(1919-1988年)离家后,参加了南下的“解放”战争,任浏阳县革委会主任,多次向上级哭诉魏青山是被诬陷的冤情,无果。有子东良,生活在汉口。三子元喜生活在焦作,2008年去世,二子一女。(未完待续)
魏永良联系手机:15831593015或15833006445 QQ:914949360 微信:wx197558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