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就描写黑风洞妖怪“趁火打劫”,拿走了唐僧的锦襴袈裟。(图片来源:Pixabay)
本计原文为“敌害之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运用于军事上指:当敌方处于危险混乱之时,我们就要乘机出击,制服对手,就势而取胜。在《战国策・燕策二》中著名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趁火打劫」的具象体现。
黑风妖“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之际,去抢夺人家的财物。此语源自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第十六回:话说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晚,他与大弟子孙悟空到一座寺庙投宿。庙中金池老方丈觊觎唐僧的锦襴袈裟,于是假借袈裟去欣赏,内心却想据为己有,便叫人在禅堂外摆放柴火,准备放火烧了师徒两人。悟空发现后,暗暗从广目天王那借来宝物“避火罩”,罩住唐僧与白马,还施法招来大风阵阵,反将寺庙烧得破瓦残砾,而他们却在熊熊大火中安然无恙。
这时,黑风洞妖怪被火光惊醒,他与老方丈素有交情,便驾着黑云要前去帮众僧救火。火光中,见方丈房中有一透出道道霞光的包袱,打开一看,是一件锦襴袈裟,妖怪刹时见宝财动心,救火之意顿失,揣着那袈裟,趁火打劫的回到山洞。后来“趁火打劫”之语义扩大到凡是乘人之危,从中取利者都可以使用。
“趁火打劫”史例一 句践趁乱灭吴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打仗多年,先是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他只好对吴王俯首称臣,并每天以卧薪尝胆来提醒自己亡国的教训。他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被夫差放回越国,越国经过二十年富国强兵的措施后,终于完成备战工作。
反观吴王生活淫靡、大兴土木、重用奸臣、不听谏言,更杀了一代名将伍子胥,加上国内长期干旱让作物枯死、河川干涸,人民到了无粮无水的地步。吴王夫差仍然骄傲狂妄的认为自己能当上东周诸国的霸主,而带着国内精兵与各国诸侯在黄池会盟。越王句践看见机不可失,就大举进兵,将吴国给消灭了。
“趁火打劫”史例二 闯王放火 满清打劫
多尔衮“趁火打劫”,灭了明朝。图为清成宗义皇帝多尔衮朝服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明朝末年,国内饥荒频传,民变不断,外患持续。西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自称闯王,建立起大顺王朝。可惜农民部队进京之后,被胜利冲昏头脑,李自成开始屠杀功臣,手下都忙着搜括、享乐。明朝镇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原看明朝大势已去,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但李自成部队抄了他的家,使他父亲吴襄自杀,还掳了他的宠妾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朝的多尔衮,打开城门引兵入关,想借助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
七岁即位的清顺帝,当时尚幼,故朝廷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上,而早就对中原虎视眈眈的他,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在清军和明朝降兵的合击之下,李自成的大顺军节节败退,只用了短短的几天时间,就攻打到北京城,赶走了李自成。
多尔衮文治、武功无所不行,志得意满的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下了清朝的基业。这个由李自成放的一把火,就让多尔衮“趁火打劫”的将自己与明朝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