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校园(图片来源:换日线)
【看中国2016年11月18日讯】美国总统大选过后的第二天,刚到学校就觉得校园里气氛说不出的诡谲。
果然,停好车刚走进校园,迎面遇上的一位历史系教授看到我之后,就开玩笑的这么说。虽然只是玩笑话,但是他对选举结果的不满,不用明说也看得出来。一进办公室打开电脑,信箱中躺着一封来自校长寄给全校教授的信件,内容大致是说,要请大家注意可能因选举而心理受创的学生。
当我还在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学生这么难过,不到中午,就收到3封来自学生的信,说他们没有心情上课,因为选举的结果实在对他们打击太大。其中,甚至有一位学生附上了心理谘商师的信件,证明她在开票当天晚上遭到一位白人学生的恶意言语攻击,而必须要接受心理辅导。
就在我开始觉得,这场选举对美国学生造成的打击,真的比想像中严重的时候,我还没意识到,居然连大学教授们也需要寻求安慰。
到了中午时分,依照本校政治系的传统,我们会在选后的隔天中午为全校的师生分析选举,就在我和几位系上的同事走入会场的时候,我们都被现场己经坐满了的师生吓了一跳。是的,我们知道这场选举跌破眼镜,我也可以想像大家的疑虑,可是我没料到连教授们也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之中。
美国早已历经过多次政党轮替了,怎么这一次反应这么激烈?到底为什么在美国的大学里,感受到的跟外面的世界那么不一样?出现这样焦虑和不安,甚至还有抗议的活动发生,是不是大家太过紧张了?
大学校园组成跟美国社会大不同
要了解为什么美国的大学里会对这次选举结果有这么大的反弹,可能要从“谁是大学生”这个问题开始说起。
在美国的大学里,所见所闻与真实美国社会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来自亚洲的学生可能很难想像,在一个不用联考的地方,明明只要申请就一定可以有大学念,但是却只有30%左右的美国人会去念大学。
根据美国教育部在2015年的官方统计中,全美国25岁以上的成人,只有32.3%具有大学学历。
其中,如果把城市和乡村的民众分别计算,就会看出在美国的乡村地区,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只有不到20%。
依照种族背景来看的话,差异更是明显,亚裔具有大学学历的比例高达55%以上,白人约36%,而黑人及拉丁美裔的大学毕业生则各为22%和15%。
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是美国大学里学生的组成,跟全美国的人口是很不一样的。因为跟社会里的人口结构不同,所以,在大学校园里的意见自然会与在社会上所听到有所差异。
以这一次选举来说,笔者就很明显的观察到,在校园里支持川普(特朗普)的师生,就算很不满到处都是希拉里的支持者,他们也大多不敢公开的反对。
大学里只有一种声音?
因为大学校园的组成份子跟整个社会不同,大学里的师生多半会有希拉里一定会赢的错觉。而这样的错觉不是只有今年才有,民主党在大学里比较受欢迎并不是这一两年才发生的事。
记得在选前,笔者有一次跟系上的秘书聊起过去校园里的选举气氛,待在学校超过30年的祖母级秘书说,她永远忘不掉2008年的总统大选,因为当时的大学校园里充满了支持奥巴马的标语。
甚至,还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就在2008年大选前不久,刚好有一位要来到我们学校演讲的教授,因为自己开车来找不到路,打电话请系上提供行车路线指示,当时秘书因为担心以路名指示对方可能不够清楚,灵机一动想起整个校园都是奥巴马的标语,所以,秘书说她当时在电话中告诉对方:
“请在下高速公路时看到右边的大型‘Hope’标志右转,看到第三个‘Yes,We Can’左转,然后过了第五个‘Change’标志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大楼。”
秘书说,她觉得大学里大部分的人都是支持民主党的,因为民主党的主张听起来总是比较“正确”。
由于崇尚学术自由,美国的大学教育相信只有在开放的思辨环境中,师生才能获得充分的脑力激荡,进而产生学术进步的火花。
先不说这样的想法会有多大的成效,光是听到这种论述,就不难想像美国的大学校园中,理想主义的色彩多半会比外面的社会要浓厚的多。这也是为什么像是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女性主义运动、黑人平权、最低工资,以及财富分配不均等关于公平正义的社会议题,都会在大学中获得较多的支持。
笔者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常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每当谈到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平均,或是美国政治发展中的公民运动议题,满腔热血的学生们反应总是特别的激烈。也因此,议题立场比较偏向自由派思维的民主党,通常会获得比较多的支持,尤其是当候选人个人魅力十足的时候。
从现任的总统奥巴马和民主党初选席卷年轻族群的老人桑德斯身上,都可以看到自由派的议题有多能引起热血青年的共鸣。
可是,下个问题来了,即使是大学里的组成份子跟整个社会不一样,即便是对政策有不同主张,认同民主精神的大学生为什么会不能接受选举结果,反而感到如此沮丧甚至需要抗议呢?
选举语言对年轻人来说太真实
大学生不是不了解在民主选举中要服输的道理,但是,年轻人较不了解的是激烈的选举里,候选人在过程中的表现,多半都是沙盘推演过的演出,所说的话也都是“半真半假”。
笔者观察学生们在这次选举中的反应,发现支持希拉里的大学生们,总是把川普的所作所为“当真”,却没把川普可能当选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支持川普的学生则是相反,他们认真看待川普当选这件事,却不把川普的言行当真。
因为太在意川普的选举语言,导致大学校园里的人们,从学生到老师,都认为川普当选,真的会把整个国家带向种族偏见的方向。虽然还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会这么做,但是,大家却深信他一定会继续他的狂人言行。
说得更直接一点,活在理想主义泡泡中的大学师生们,往往自认有足够智慧去判断政治人物的言行,并且从他们的竞选过程中看出政治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因为觉得自己是站在正确的一方,也因为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所以,对已经相信的事有不同的结果更是难以接受。
目前为止,在美国大学校园里的选后抗议行动中,最常听到的抗争理由就是:川普一定会对美国造成破坏。却很少听到有人愿意讨论,川普是不是可能不会把竞选语言当成政策来执行。
大学校园里看到的情绪反应,说穿了不是真的面临政府政策的巨变,是“假设”一种巨变即将会到来,而对这种假设之所以深信不疑,是因为大学师生认为,身为菁英,“自己的推断一定是对的”。因此,选后出现的大学校园抗争,其实不只是因为期待落空的沮丧,更可能是一种因为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其实不足的失望反应。
民主不完美,但却可以透过学习而进步
不知道是因为笔者真的对民主制度很有信心,还是因为成长在台湾,实在见识过太多戏剧化的大选,所以,面对这样的选举结果我并不特别担心。看着学生和校内同事激动的反应,只能说,民主这件事,不论在哪一个国家都一样,还有太多需要学习之处。
可是,即使民主制度距离完美还很遥远,但与非民主的制度相比,至少民主是可以透过不断的反省和学习来让制度更完善。当大多数人都跟大学生一样,怀疑美国的民主是不是出了问题,担心美国社会是不是因此更不利于外来的移民生存时,别忘了这些忧虑,大都是因为大家只相信自己判断的事情不会错。
与其担心还没发生的事,不妨换个角度,一起观察这个国家,看看他们如何透过这场学习来让自己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