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道义出艰危—二战著名军事评论预言家陈孝威(看中国原创视频)
陈孝威(1893~1974年),本名增荣,后改名向元,福建福州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二战著名军事分析评论家、预言家。抗战爆发后,他投枪从文,以其丰富的军事经验和独到的眼光,撰写大量军事观察分析和评论文章,在国际上积极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战,为国民政府争取国际支援作出了重要贡献,1947年荣获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蒋介石)题赠“功在国家”匾额。
陈孝威将军也因对二战形势的精辟观察和分析评论,并准确预言德国对苏联开战、日本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等重大事件,获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等人的高度评价,并被誉为“神奇的中国军事预言家”。
勤政爱民 “六不将军”深谙兵法
1961年,海外归国人士陈孝威将军抵达台北,参加阳明山第二次会谈。(图片来源:中央社)
陈孝威于1893年诞生于福州一个世代书香之家,自幼聪颖好学,五岁即入村中私塾攻读四书五经,早年曾就读福州武备学堂。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镇江起义。1914年,21岁的陈孝威考入保定陆军学校炮科,毕业后任保定军校上校参谋,随驻湘西。
1923年,晋升泰宁镇守使,绥靖地方,疏浚水利,颇得民心,当地军民曾筑“捧日台”以志其功。后又创办新民女子储蓄银行。为启迪民智,有志于新闻事业的陈孝威兼办远东通信社、《京津晚报》,揭发曹锟贿选案内幕,成为轰动当时的新闻界。
1924年兰封战役中,他采用“左回旋”的战术,大败敌军十万人,名震黄河两岸,被北洋政府授予“孝威将军”。
陈孝威深谙兵法,以“不怕死、不爱钱、不忘本、不枉法、不妒能、不畏难”六个信条严格治军,被誉为“六不将军”。
预言西安事变的发展 力主首先营救领袖
1936年12月12日,在毛泽东中共策动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叛乱,扣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蒋介石)。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南京国民政府就如何处理西安事变,营救蒋委员长而频繁开会讨论,决定剿抚并用。12月22日,蒋夫人宋美龄毅然飞赴西安营救领袖和夫君。
12月20日,陈孝威在《天文台报》发表题为“急事慢做”的文章,认为目前首先营救蒋委员长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应该“萃集全国英豪,另造一个环境,这环境是继续蒋委员长政治生命而造的,是为民族生命而造的,使蒋委员长生命与民族生命,不可分离”,陈孝威预言“那么,汉卿(张学良,字汉卿)在此新环境下,急转直下,也会向蒋委员长请罪,恭恭敬敬将蒋委员长送到南京的领袖宝座上”。
1936年,张学良西安叛乱后,蒋委员长夫妇平安返京,受到各界热烈欢迎。(网络图片)
结果,事态的发展果然如陈孝威预言。张学良和杨虎城等叛逆遭到全国各界的强烈谴责,自知理亏。张学良看到蒋介石的机密文件,方了解到委员长一直在秘密筹划准备抗日大计,意识到自己的鲁莽行动已经犯下大错,于是亲自护送蒋介石、宋美龄安全飞返南京。蒋委员长的飞机抵达南京机场时,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均在机场迎候,市民夹道欢呼蒋委员长平安归来。
握笔抗战 报效国家民族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委员长在庐山发表演讲,号召全国军民坚持全面抗战到底。(网络图片)
1936年11月,陈孝威“投枪从文”,到香港创办以军事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天文台报》,从此致力于抗日宣传,并开始专注于世界局势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战略分析。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和华北。陈孝威以军事家及新闻记者的身分,抵达南京观察时局,并访晤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上将。随后,陈孝威随白崇禧桂军参加淞沪和江浙地区的抗战。
首都南京沦陷前,陈孝威向白副总长请示今后的行止和发展方向。白崇禧勉励他发挥善写文章的特长,努力做中国的“马志尼”(宣扬民族主义的意大利作家,意大利复兴三杰之一),以完成抗战救国和复兴中国之使命。此后,陈孝威离开军界,携家迁到香港,握笔抗战,积极从事国民外交,宣传中国抗战,并寻求国际援助与支持,以此报效国家。
记录艰苦卓绝抗战 荣获委员长奖勉
抗战期间,蒋介石、宋美龄、白崇禧视察中美联合空军。(图片:美国国家档案)
抗战期间,陈孝威多次亲赴大陆采访报道前线战事,撰写了大量文章,剖析国内外形势,评析探讨军事战略,报道中国军民抗日英雄事迹,激发鼓励全民奋勇保家卫国。
陈孝威洞察古今,博通中西,叙事溯源窥微,对许多军事方面问题了如指掌,分析评论常有精辟见解。《天文台报》不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增,而且中国许多军政首脑也备至案头,作为参考。
他撰写发表的大量文章,真实记叙了上至最高统帅蒋介石、国府军政要员,下至军队普通士兵和平民百姓在抗战期间的经历事迹,记叙了一些抗战决策内幕和军事指挥作战过程,因此成为记录研究中国抗战的宝贵资料。
请看陈孝威的一系列精彩好文(文章《标题》/内容/发表时间):
《贤哉阎母》(记叙晋绥军统帅阎锡山母子为支持绥远抗战,不惜毁家散财的事迹风范。1936年11月18日)
《急事慢做》(力主首先营救蒋委员长的生命,并预言西安事变的发展。1936年12月20日)
《白副参谋总长浑身都是胆》(记叙白崇禧赴淞沪前线遭日本飞机轰炸扫射,镇静如恒,指挥若定。1937年10月9日)
《由蒋夫人视察前线摔车受伤说到委员长起居》(记叙宋美龄对抗战的支持贡献和委员长的辛苦操劳。1937年11月11日)
《弔死守广福之我可敬钢军三将军》(悼念淞沪会战英勇殉国的桂军旅长秦霖、庞汉桢等三位将军。1937年11月15日)
《最后退出南京之高炮手》(记叙南京保卫战之炮兵作战。1937年12月19日)
《蒋委员长读书与读书推广》(记叙蒋委员长百忙之中好学不倦并提倡军人多读书。1938年9月1日)
《义勇军之母印象记》(采访记叙赵洪文国老太太抗日救国之事迹。1938年12月15日)
1940年,陈孝威荣获最高统帅蒋委员长颁电奖勉:“力赞抗战,着绩宣传,争国际之同情,褫敌奸之胆魄,理明词快,嘉慰良深”。
预言二战大事件 罗斯福、邱吉尔称赞
陈孝威在香港首创中国第一家权威性军事报纸《天文台报》。(看中国合成图片)
陈孝威凭其丰富的军事知识和独到的观察眼光,在香港《天文台》周刊上,发表时局分析评论文章,预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些重大事件。
1941年2月,陈孝威发表《论大不列颠之战》,指出希特勒德国征服中欧及西欧多数国家后,必然要对苏联开战,而且进攻苏联必在攻击美国之前。斯大林读后却付之一笑说:“这是别有用心的说法,说不定那个作者就是中国的托洛茨基分子……”三个多月后,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和约,向苏联进行全面进攻。
1941年10月,陈孝威发表《德、日、意对苏、美、英三国作战的前景判断》,指出日本势必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必须迅速扩充南太平洋海军力量,增加舰队基地,以援助中国,牵制日军;而英国必须增加南太平洋地区的军力,加强与美国、中国合作。果然不出陈孝威所料,日本在这年的12月突袭珍珠港,取得成功后很快占领南太平洋。
自此,陈孝威和《天文台》成了“军事明星”。以后每一期的《天文台》一出版,就被抢购一空,各国驻香港外交官皆作为重要情报译发回国。美国总统罗斯福、陆军部长史汀生、英国首相邱吉尔都十分重视,先后亲自写信给陈孝威,表示赞同和欣赏他的观点。陈孝威被誉为“中国的神奇军事预言家”。
1942年4月,陈孝威在广西桂林发表著名之演讲《会师东京》,再次预言“两三年内,日本必败”和苏军进入中国东北作战。他主张盟军宜先击败日本,会师东京,而后再击败德国,世界才有和平;否则只赢得战争,得不到和平。
1945年初夏,陈孝威写文章对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进攻日军的战略方针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后来美军的军事行动也与其分析相吻合。美国驻华大使曾受命给陈孝威写信。信中说到,美军统帅部在作战部署中曾参考过他的有关文章,特向他表示感谢。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参谋长小林茂三郎在南京向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的代表何应钦上将递交投降书。(油画)
分析总结为什么失去大陆?
1947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蒋介石)委任陈孝威为“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亲笔题赠给他“制宪开基”和“功在国家”两面横匾。
1964年,陈孝威在香港自费出版40余万言的《为什么失去大陆》一书,分析检讨认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如下:
一、俄共和和日本处心积虑向东扩张侵略中国,中国始终受俄日两国夹攻,难于应付;
二、欧美自由世界“重欧轻亚”与“亲俄疏华”两谬误政策铸成大错,加上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签订之《雅尔塔协定》,损害中华民国利益,纵容中共坐大;
三、国府太过忠厚宽容,北伐和抗战期间“联俄容共”,反共方法欠周密,中共乘机坐大。
四、共产党依靠阴谋诡计,以所谓“新三民主义”和“联合政府”等欺骗宣传,博得智识青年和在野党派同情和支持。
陈孝威将军于1974年在香港病逝,享年81岁,平生留有著作《若定庐随笔》、《太平洋鼓吹集》、《为什么失去大陆》、《我怎样结交罗邱杜》、《陈孝威国民外交三十年》、《抗战军事纪略》等。
陈孝威将军生前所发表的文章和著作已经成为记录研究中国抗战的宝贵史料,让后人窥视探究那个伟大悲壮年代的真貌实况。
(看中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