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更青睐日本的泡沫破裂?(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6年10月20日讯】面对中国市场上的房地产价格不断推升,由于房地产价格的提升带动的成本的增加将会打压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市场观点开始羡慕日本的泡沫破裂。
房价大涨影响实体经济
在对经济好转的期待日趋膨胀的背景下,《北京晩报》最近报道的一则新闻引人关注。标题是《华堂商场十里堡店贴停业公告洋百货遇寒冬相继关店》。华堂一直在北京运营多家门店,但相继关闭了亏损店。该报道同时还报道了同行业的马来西亚百盛的关店,显示出外资超市的苦战。
北京的房地产开发
中国消费仍然表现坚挺,为何外资超市陷入苦战?超市正在面临与电子商务和购物网站之间的竞争。不具备自有物业的外资超市不得不租赁店铺。如果房地产价格上涨导致租金暴涨,运营成本将随之增加。难以抗衡借助自有物业经营的当地企业以及不拥有实体店的电子商务。
中国此次房地产价格上涨当然是中国政府有意为之。此前为了抑制住房等房地产价格,实行了各种限制措施,但由于副作用,经济减速明显。如果房地产价格下降,企业的投资将变得慎重,由于抵押物的价值不足清偿债权额,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将增加。为了遏制经济进一步恶化,政府一直在相继解除限制。
受此推动,房地产、尤其是住房价格进入今年后加强了涨势,而且销量也随之增加。随着住房销量增高,不仅是建材、家具和家电的销量也会提高,将推动经济整体进入良性循环。如果是在过去,中国舆论对于政策的迅速转换会赞不绝口,但此次对于房地产价格再次上涨,批判性的看法却接连不断。
正如上文所述,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将导致其他产业的成本增加,产生负面影响。即使是互联网企业,也需要办公室,不具备自有物业的小企业受到租金暴涨的困扰,同时使缺乏资金的年轻人更难以创业。这样一来,所有企业为了首先拥有自有物业,都将抛开主业不顾,热衷于购买房地产。
中国IT产业的行业报纸《通信信息报》9月底指出,楼市“虹吸效应”不利于产业转型,显示出危机感。中国正力争从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转向高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产业,但如果资金集中于房地产,新产业有可能陷入资金短缺。
保实体经济,还是保房地产?
5月经济学家黄志龙发表的题为《日本主动刺破资产泡沫,创造三大奇迹》的专栏文章成为了话题。在中国,日本的泡沫破裂一直被负面看待,但黄志龙重新加以正面解读。指出由于泡沫破裂,发生了日本企业投资从国内转向海外的现象,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
第二个奇迹是随着泡沫破灭,大量资金投入到研究开发中,打造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企业。第三个奇迹是,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开始将资金投向社会保障,做好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准备。黄志龙的观点是与数字上的经济增长相比,应该充实经济的内涵。
由于黄志龙的文章,在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应该保实体经济,还是保房地产?日本选择了前者。而我们将何去何从”等讨论。从泡沫破裂后遭受近20年通货紧缩困扰的日本的角度来看,以这种形式得到称赞,令人感觉没有道理,但对于受资产通货膨胀困扰的中国来说,或许日本的泡沫破裂看起来很成功。
换个角度看待这个讨论,就是重视目前的经济?还是重视经济结构改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依赖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传统型经济刺激对策不可能令人赞赏。由于目前再次对房地产买卖实行限制,中国眼前的经济好转或将难以长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