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10月17日讯】据大陆媒体报导, 近日,中共两大喉舌“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就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打起嘴仗,随后央广网也加入了这场"舆论战″,引发众多网友围观议论:这究竟是中共喉舌唱的双簧戏,还是两个山头互掐……
“慢就业”的概念被认为是“掩耳盗铃”,无助于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网络图片)
继 “负增长”、“L型增长”后,中国媒体近期又出现了一个与经济形势相关的新词语:“慢就业”。
人民日报给所谓“慢就业”下的定义是,大学生毕业后不马上读研或工作,而是暂时待业,用创业、支教、或陪伴父母旅行等方式体验生活。该报在13日刊文力挺"慢就业″这种生活方式,称这并非偷懒或啃老,而是看中工作是否合适、专业是否对口,反而可以防止大学生因仓促就业而"入错行″。
新华社在14日刊发题为《别用"浪漫造词″遮蔽真问题》的文章,对人民日报提出的“慢就业”概念提出批评,认为这本质上是“掩耳盗铃”,无助于解决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并警告道:“试想一下,当公众正困扰于就业困难、收入下降之时,还有人在鼓吹甚么‘慢’‘待’‘族’甚至称‘情绪稳定’,最终会形成甚么样的舆论图景。”
另外,连“下岗”、“待岗”这样沿用多年的官方“认证”用语,也被新华社评论“点了名”。
在人民日报于新华社两大党媒互掐之际,央广网也加入了这场“舆论战”,发文为“慢就业”辩护:
“慢就业”在国内还是新鲜事,因不合传统,家庭和公众接受的程度较低。另外,第三方评估机构麦可思经过调查也指出,“慢就业”中既有对未来有所规划、打算创业的,也有对前途一片茫然,懒于就业,啃老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对“啃老”做法坚决反对,而对为追求就业高质量的“慢 ”则应给予理解、包容和支持。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新华社第一次与人民日报唱对台戏。
今年五月,北京昌平区居民雷洋被警方短暂控制后死亡后,人民日报第一时间采访了涉案派出所的副所长秦某,并刊发站在警方一边的评论文章;而新华社则率先谈及“程序正义”,指出公布信息的昌平公安与案件有利益牵扯,不够有公信力,而且明确写道即便雷洋“私德不检”,也不能不明不白死去。
这次新华社与人民日报再次打起嘴仗,引来了众多网友围观。
@coder_operator: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高,实在是高!
@黄天宇:这是双簧,不是吗?
@吃瓜群仲 : 我党不就是玩文字遊戏起家的么,把逃跑叫战略转移。
@Iblacksheep:中文还是很厉害的,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可以叫“慢就业”,就像被人赶着仓皇鼠窜可以叫“长征”。
@天水人间:各大网站给禁转财经网新闻两个月,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又互掐,这内斗已经白热化了啊!
时事评论员唐靖远则认为,中共官方喉舌之间矛盾这么激烈,这些现象背后,实质上是折射出习近平与刘云山在争夺“话语权”的博弈。习近平为顺利召开十九大,推行自己的改革方案,必须拿下江派刘云山此前控制的宣传口。
网络上有流传关于大陆主要媒体的派系关系:就政治影响力看,《财经》、《财新》、《光明日报》、《经济观察》等,主要反映习阵营的立场;《环球时报》、《求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更明显倾向于极左,更主要反映江派的立场。
责任编辑:牛兰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