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置失业工人是去产能改革的一个问题(图)

发表:2016-10-09 1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图为中国网络宣传供给侧改革的图片。(网络资料图片)

【看中国2016年10月9日讯】据英国金融时报今天说,中国显然在拥抱“供给侧改革”,以减少过剩的工业产能,摆脱不良资产,原因是债务驱动增长的政策未能奏效。这一转变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说必不可少,但供给侧改革的成效仍不明朗。

虽然中国领导人曾确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调,但面对沉重的社会和经济代价,许多改革政策已偏离这一原则。

报导说,最大挑战之一是深受产能过剩困扰的重工业(包括钢铁、煤炭和铝等产业)的员工安置问题,这可能牵涉到200多万工人。有些人或许会说,这次改革比上 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容易推进,当时约有2700万工人失业。但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今天的失业工人要想维持合理的生活质量,其成本远高于90年代, 当时绝大多数国企员工住的是福利房。

此外,当今的宏观环境对改革不那么有利,因为要找到另一个增长引擎、安排大批缺乏技能的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前景十分严峻。

据报导分析,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对负债累累的轻工业国有企业进行重组,从此开启了一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资源密集型的基础制造业成了新的经济支柱。

另一方面,本轮改革启动时,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旧经济正迅速衰落,而高端制造业和消费导向型行业相对仍不发达。

为了应对相关失业风险,中国政府已建立了一只1000亿元人民币的安置基金,为失业工人提供安置费用和补贴。此举有助于缓解社会压力,促进企业按照 市场机制进行重组和破产,但这只基金规模较小。与中国日益上升的生活成本相比,人均约5.5万元人民币的失业补贴偏低。

北京方面解决工业产能过剩的另一市场化手段是并购。某些并购交易具有商业意义,因为它们有助于整合资源,减少恶性竞争。

但是,要实现并购的效益,就需要融合运营和文化,妥善安置失业职工,还要与债权人谈判。理论上,政策干预可以促进这一进程,但过往历史证明,政策干预是无效的。

事实上,政策驱动的交易往往面临整合阻力,因为企业缺乏这样做的市场激励。中国政府自2000年代以来一直寻求整合钢铁和煤炭等行业,但这两个行业的产能在过去10年期间翻了一倍以上。许多企业至今仍背负着1990年代末上一轮改革遗留的低效率资产和债务。

报导警告,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对市场化改革不是很热衷,因为他们想保护所谓的僵尸企业,其中许多企业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和税收。其结果是,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以维持社会和经济稳定。但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机制,很可能让僵尸企业苟延残喘,却牺牲了长远经济健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唐风 来源:法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