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终于开始了大撤退!(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9月29日讯】七、八月份的中国金融数据中的新增贷款数据表明,企业已经不敢贷款或没能力贷款。8月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的新增贷款更遭遇罕见的负增长: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72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80亿元。个人的意见是,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压缩贷款:其一,如果企业运行的很好,处于扩张期,对贷款的需求是增加的;其二,如果企业日趋艰难,也很难压缩贷款。企业贷款下降,更应该意味着老板在抓紧关门。这样的报道也不少,比如今日新浪就有一篇“外媒:制造业低迷东莞老板关门炒楼工人遇就业危机”,而老板跑路的报道在过去一两年也很多。一句话可以代表今天的局势:老板在撤退,撤退的表现就是新增贷款中非金融企业新增贷款增速的不断下滑,甚至为负。
不仅仅“土”老板在撤退,洋老板也在撤退。过去三十多年,国际资本入住,日本是急先锋,这让华夏成为世界工厂。但是,近年已经出现显著的变化。2013年,日本对华投资下降4.3%;2014年,日本对华投资下滑38.8%,降至43.3亿美元;2015年,日本对华投资降低25.9%,至32亿美元。但是,近一两年日企关闭华夏工厂的报道却有很多,无法细数。但近日有报道“日本经济界访华团要求中方改善经营环境”,需要密切留意,文中说到:“9月22日,由日本大企业高层等组成的经济界访华团汇总了要求中国改善经营环境的相关建议。要求设立接访窗口,统一处理海外企业撤出中国市场时的手续。明确《反垄断法》的适用标准,防止海外企业收购中国企业被不当妨碍。访华团当日与中国商务部官员举行座谈会时提交了建议。日本经团联会长榊原定征指出,要想进一步推进中日贸易和投资,必须完善经营环境。
据同行的相关人士介绍,海外企业撤出中国市场时需要获得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手续需要在多个部门办理,耗时较长,而且很难确认进展情况。
因中国经济减速而讨论撤出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也在不断增多,但不改变现有环境的话,会给实际业务带来影响,企业对今后的新投资也不得不持慎重态度,因此要求中国政府改善这一状况。”
从近年来外资工厂不断倒闭、关门的报道来看,外资在撤退的情况是比较可信的。因为过去流入的外资很多,撤退时也做不到像军队一样整齐划一。这份报道表明,“掉队的”有些着急了。至于改善经贸环境等,即便提出意见,估计是废话一堆,大家也心知肚明,不过是面子工程而已。
这说明,洋老板开始组团撤退。
推动老板们撤退的动力,前面说了一个原因(房地产泡沫背后的代价会是什么?)。此时,一般国人都会盼望点好消息,因为要积极向上嘛。可惜,最近的日子,又一个坏的消息开始发出,那就是物流新政,本来不断有人让本人解释,但这些的东西,本人也实在不愿意再多说,一直也没有应承。但现在妥不过去,至于细节就不说了,但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运费上涨,有说上涨33%,也有说上涨的更多。至于实行新政的目的,其一,增加一点成品油消耗、多销售一点货车,让经济数字更繁荣一些;其二,运输的税费收入可以增长;其三,推动通胀,免得掉入深度的流动性陷阱,等等。但运费上涨自然带来所有企业成本的全面上升,谁也跑不掉。如松原来说过一个观点,华夏无法承受长期的通货紧缩,更承受不了流动性陷阱的不断深入,原来考虑是从汇率直接动手,看来有人希望曲径通幽,先通过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一些行业推动通胀,在需求很不乐观的情形下,自然就是选择滞胀。可是,企业成本上升之后,产品国际竞争力就更低,这是让老板撤退的又一个推动力。
但是,日本组团撤退(如果这是日本访问团的真实想法的话)的事情还是要强调,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大的消息!
上月,华夏开始抛美债,目的无疑是保汇率,个人从一些迹象观察(纯粹个人见解),可流动的外储已经很紧张(这点不便多说)。日本人组团撤退如果顺利完成,还好说;如果无法顺利撤退,欧美其他资本会怎么办?就会形成集中撤退的洪流?IMF认为,华夏应该保持的外储规模是2.8万亿美元,距离现在的3.2万亿仅仅四千亿,鬼子们组团撤退,会不会冲垮堤坝?
事实上,这与最近的军事消息是吻合的,比如,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日防长会晤,宣布两军联合巡航南海”。
如果日资可以顺利撤出,外储堤坝就面临问题,何况还有后欧美的后续部队;如果日资和欧美资本不能撤出,会不会造成后面的军事对峙就会加剧?会不会让军事局势急剧恶化?估计可能性很大。所以,这不是日本一家的问题,而是包括几乎所有欧美日资本的问题。
现在到年底,局势将加剧,或者汇率或者军事,还有其他的选择吗?继续观察,希望管理者发挥自身的智慧。
这个关键的时候,不知道五万元的换汇额度是否会出现变化、是否还可以汇出、现汇是否会有不安等等,咱也没有结论或意见,只能每个人自己做到心知肚明。
无论土老板还是洋老板都在撤退,迹象是比较明确的,但是打工的却在冲锋!七、八月的新增贷款中,绝大部分是房贷——估计这里面打工的是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