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琵琶〉属于破除迷信的小说,里面的琵琶指的是画作,非实物。(图片来源:Fotolia)
中国传统文明悠久精深,历朝历代不少神佛显圣蹟来救渡众生或除灭鬼怪的传说,虽然很多都只是口耳、笔墨相传,缺乏明确的事物证据来证实,但这其实代表了百姓对神佛的崇敬与仰赖。不过,有缺乏明确证据就流传千百年的神奇传说,当然也有那种被明确的证据所瓦解而消退了光环后,逐渐被人遗忘的“传说”存在。
《太平广记・神二十五・画琵琶》就是这样一个实例。其实,唐代蒋防的〈画琵琶〉,最早是出自于唐朝皇甫氏的传奇小说《原化记》一书,之后才收录于《太平广记》中,广为人知。《原化记》里面多记载求仙访道或高道僧侣的神奇事蹟,然而〈画琵琶〉属于破除迷信的小说。
〈画琵琶〉
有一位搭船的书生,趁船停泊靠岸时上山散步。他走入森林,看见斜坡处有座寺院,寺院的门是开着的,中间有张塌陷的床,而门外的长廊上还有数间房间,长廊上摆有笔砚。这位书生专精绘画,于是他就拿起笔来,在白色的墙壁上画了一只琵琶,大小与真的琵琶一样没啥差异。书生画完了琵琶后,风停了,船又启航了。
僧人回来,看见墙上的琵琶画,不知道是谁画的,就告诉村人说:“这恐怕是五台山(附注)的神圣琵琶。”这本是僧人的玩笑话,但却被村人传播开来,大家都说向琵琶礼拜祈求甚为灵验。
那位画了琵琶的书生到了吴地,经过数年后,听人说江西某寺院有个圣琵琶,非常灵验,书生心里不禁暗自怀疑。
有次书生因故回到了江西,他即命人将船只泊停在之前的地方,他则去拜访那座寺院。这次,僧人还是不在寺院中。书生看见自己之前画的琵琶如同往昔,只是前面摆放了旗帜、花与香炉。书生取水来,将壁画清洗干净。这时,僧人还是没有回来。这晚,书生就夜宿在船上,隔天他又去到那座寺院那儿。
僧人昨天晚上已经回来了,发现墙上的圣琵琶不见了,就告诉别人这件事情。附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对失去圣琵琶一事,彼此悲伤地叹息著。书生见状,上前询问原因。村人们都说起之前相当灵验的事情,如今应当是有人做了拂逆之事,所以圣琵琶才失去了踪迹。
书生听了,大笑,接着才说出琵琶是他亲自画上的,以及后来又是由他擦拭掉的原由与经过。僧人与村人听了书生所言,相信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人再提起关于圣琵琶的灵验事蹟了。
听闻奇异神蹟,先清醒探看
看完〈画琵琶〉,不知大家是否曾有过类似的经验。假使没有,那么在报纸或电视新闻或邻居街坊的奔走相告之间,多少有看过或听说过吧!有些赫赫有名的人,一开始是因为具有某些灵异或神奇的事蹟或能力,致使膜拜他的信徒一堆,疯狂地将他视为神般地信奉他,将他说的话当作圭臬般奉行,从他那儿购买的任何物品都具有消灾解难的强大功效,连吃了他卖的药材,都觉得精神百倍,病痛全消。哪知有一日,这个像天像神般的人,突然被拆穿,说他只是个骗钱的江湖骗子,那时大家才恍然大悟,捶胸顿足、呼天喊地说自己傻了,居然相信这样的人,白白花了不少钱。那个时候,从那个江湖骗子买来的辟邪物或药品,都突然失了功能,若再体验看看,更是顿时从身处在仙雾飘飘的神清气爽,跌落到身处烟尘漫漫的催泪鼻涕坠了。
与被骗大钱的后果比起来,〈画琵琶〉的结局真的是好太多了,它应该是属于恶果小,但具实质的警醒效果。相信真正信奉神佛的村人,不会因此而丧失对神佛的信仰,日后再听到这类的神奇事蹟时,会先探究事实,不会再全然相信,一昧地口耳相传、跟随推崇了。相信阅读了〈画琵琶〉的人,亦会有这样的清明省思。
附注: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中山多寺院,被视为佛教圣地,佛家称它为“清凉山”,道家认为它是神仙府地,称它为“紫府山”。
参考资料
《原化记》(百度网)
《太平广记・神二十五・画琵琶》(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画)
〈卷第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古书房)
叶庆炳编选,《唐宋传奇小说》(台北:国家,1997)
周晨译注、曾枣庄审阅,〈柳毅传〉《中国名著选译丛书64:唐人传奇》(台北:锦绣,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