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图片来源:Pixabay)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
白露:天凉凝露白、寒蝉鸣
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景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诊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轻水,有益健康
讲究实用性的古人,很早就发现露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据说取露水拭目能使眼睛明亮。
我国最早的记载,当属屈大夫“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句。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云:“百草头上秋露,未晞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饑,肌肉悦泽。”据传,美人杨贵妃,每当夜晚酒醉,清晨醒来,必走至后花园,攀花树之枝,吮吸花露,因酒而燥热之肺才能得以缓解。由此看来,如今一些美容护肤与保健饮料生产商,热衷于将产品冠名为这露那露的原因之一,大概即在此。
现代版《中国医学大辞典》上,也白纸黑字说得明白:露本阴凉之液,又得荷叶之清气,故能养阴扶阳,滋益肝肾、去诸经之火,甚为有效。据记载,在罗马帝国时代,“喝下一大罐新鲜的露水”,是当时处方开头颇为流行的文字。
露水虽对人体康健有不少益处。不过,这种疗效的机理,科学家至今仍然不解。一些对露水的研究,虽然至今尚未取得共识,但有一点已得到确认,即露水中含有的重水微乎其微、且露水的渗透性超乎想像。因此,在国外露水的利用已十分红火。
西方一些医学专家建议,在沾满露水的草坪上打滚,对健身,护肤极为有利。实践也已证明,用脱脂棉球蘸取露水,敷于眼睑,能很快消除眼睑浮肿。用露水浇花,尤其是名贵花卉,对其生长十分有利。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些露水,应采自边远乡村未受污染的植物上。
白露九月,美好时节
话再说回来。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旧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蚤扶砌响,轻蛾绕烛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
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为舜亡。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农历8月,正是西历9月的“白露”节,这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掠鸟、树鹦、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资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快收割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
白露秋风凉,秋收秋种繁忙时
确实,在乡村,此时正是“秋风凉,庄稼黄”的季节。从农事看,“白露”节前后,农人正筹画著秋收与秋种。俗谚云:“八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种麦闹纷纷”,“白露雨弥弥,秋分稻秀齐”,“白露两旁看早麦,秋分前后无生田”,“杂粮种白露,一升收一斗”等,都是说秋收与秋种的重要性的。
此时,我国从北到南,秋收秋种正在展开。虽然较忙较累,但农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传,在古时,农历八月为“大清明”,而把三月称为“小清明”。三月“踏青”举行“春楔”活动,八月“辞青”有“秋禊”娱乐,男女老幼都到郊外观赏秋光。
据福建一些县志记载:“白露”节还有祭扫坟墓的风俗。“踏青”、“辞青”都不忘祖宗,子孙乐也祝愿先人乐,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